王永增:通河县1991年工作
通河县1991年工作
通河县县长 王永增
1991年,通河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六中、七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好成就。
农业生产在遭受建国以来第二次特大洪水灾害,20万亩农田受灾的情况下,夺得了联产承包以来的第二个丰收年。粮食总产达1.46亿公斤,全县农村人均收入达到759元。多种经营收入由上年的4620万元增加到5313万元,增长15%。乡镇企业实现产值9060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利税250万元,比上年增长9.7%。畜牧业生产总收入达987万元,比上年增长11%,牧业专业户比上年增长38%。通过“绿化杯”、“铁牛杯”、“黑龙杯”竞赛活动,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全县13个农村乡镇组建农机服务公司7个,农机服务队12个。更新大型机车、农机具48台(套)。完成水利工程263项,完成土地耕暄面积15.6万亩,推广精量播种23.1万亩。完成造林面积2.8万亩,绿化村屯30个,全民义务植树60万株,被评为省级先进县。护林防火工作实现连续13年无森林火灾。科技兴农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推广科学种田新技术15项,综合应用面积40万亩。全县农村普遍开展了节能工作,被列为全省综合建设重点县之一。
工业生产在经济环境趋紧,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有效地遏制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下滑。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9613.8万元,实现利税350.4万元。通过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推进了新产品的开发。共投资18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已列项开发新产品18个,有8项相继投产和试产。结合第二轮承包,以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和加强内部管理为启动点,在改革企业劳动、工资、考核、奖励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和发展经济联合等工作有一定进展,全县有两组5户企业实行了兼并,使人员、机械、厂房得到合理安置利用。电池厂、纸浆厂及农机、水泵等一些县内较大企业与大型名牌企业建立了经济技术联系,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条件。
流通渠道活跃,财贸工作取得较好成绩。财政收入完成1710.7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4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50亿元,比上年增长9.4%。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629万元,比上年增长4.4%。全县城乡储蓄额纯增22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8%。全县开展了筹资挖潜和清欠工作,压缩产成品库存6688万元,清收区外货款843万元,回收货款722万元,清收职工欠款16.5万元。外贸出口额完成131万元,占计划的109.2%。石油、烟草、药材的销售额、利润额都较好地完成了计划指标。
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初等教育、幼儿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都有新的提高。小学入学率、年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一、二类学校增加了10%。全县完成乡到村广播线路300公里,完成了电视微波自立塔基工程和广播电视中心楼的主体工程。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69‰,计划生育率由上年的91.4%提高到95.9%,多胎率由上年的1.9%下降到1.7%,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9.2‰下降到7.35‰。精神文明建设在高起点上迈出了新步子,连续3年被省命名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城镇精神文明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