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文:延寿县1991年工作
延寿县1991年工作
延寿县县长 徐志文
1991年,以脱贫致富为中心,依靠各方面力量,与困难进行了顽强拼搏,使全县经济工作出现了新的转机,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一定发展。全年社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实现39177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县属工农业总产值实现33552万元;国民生产总值实现24159万元,比上年增长8.4%。1991年,全县粮豆薯生产在旱、涝、雹等自然灾害频繁袭击下,仍夺得总产3.27亿斤的历史以来较好收成。农田基本建设获省“黑龙杯”竞赛金杯奖。“铁牛杯”竞赛获省铜杯奖。地力培肥达标竞赛被评为松花江地区第一名。畜牧业生产实现了“三上三突破”的奋斗目标。1991年,大牲畜存栏42167头(匹),比上年增长39.9%,其中奶牛饲养量776头,比上年增长160%。生猪存栏59084头,比上年增长48.1%。羊存栏9275只,比上年增长99.3%。家禽饲养量165.4万只,比上年增长137%,其中肉鸡饲养总量135万只,是上年的3倍。全县形成了以县乳品厂为龙头,以广大农户为依托的贸工乳一体化生产体系;形成了以县良种场为龙头,以国营、集体、联营、个体养鸡为依托的贸工鸡一体化生产体系。全县乡村企业到年末发展到207家,其中乡镇企业94家,村办企业113家。乡村企业总产值实现1.0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利润实现634万元,比上年增长15.9%,上缴税金229万元。多种经营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养鱼水面发展到2.1万亩,其中稻田养鱼8700亩,鱼产品总产量620吨,比上年增长5.8%。造林面积发展到23840亩,木材出材量达51813立方米。庭院开发利用面积2.6万亩,占庭院总面积的57%,其中棚菜面积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8%。栽种果树72万株。全县多种经营收入实现8025万元,比上年增长17%。
1991年,全县工业生产在市场疲软,资金短缺,历史包袱沉重的困境中,通过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技术改造,强化销售等措施,使全县工业生产保持一定增长速度。全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2914万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实现产值5534万元,比上年增长22%,集体所有制企业实现产值3966万元,个体企业实现产值3145万元,比上年增长66.5%。国营预算内企业实现了产值、销售收入、税金、利润四超计划和同期。1991年,全县固定资产增长速度明显回升,重点建设项目得到保证。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5万元,比上年增长36.9%,新增固定资产832万元,比上年增长77%。零星土建工程完成投资额35万元。全年新开工房屋施工面积8672平方米,竣工面积6055平方米。县城3个集体施工企业完成产值532万元,比上年增长38.9%。全年货运量445千吨,比上年增长2.3%,货运周转量32243千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8%;客运量1640千人,比上年增长10.4%,客运周转量54034千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0.2%。全年邮电通讯业务量达201.4万元,其中中央国营业务总量169.6万元,地方国营业务量31.8万元。1991年,国合商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全年完成利润净额(不包括粮食系统)53.1万元,比上年增加189.1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01.2万元,比上年减亏89.8万元。年底全县有商业零售网点1551个,比上年增加265个,增长20.1%,千人拥有商业网点6.2个,比上年增加1个。饮食服务网点502个,比上年增加13个,增长2.6%,千人拥有饮食服务网点2.1个,比上年增加0.1个。1991年,全县出口总额达164.7万元,其中粮油食品类145.5万元,占计划的88.3%;土畜产品类10.8万元,占计划的6.6%;工艺品类5万元,占计划的3%;医药类3.4万元,占、计划的2.1%。
1991年,全年财政总收入1437.2万元,完成计划119.4%,比上年增加收入235.5万元。年末全县城乡储蓄额达1.11亿元。
1991年,全县重点推广新技术25项,纯增效益1000万元,科学实验项目2项,省级星火计划项目1项,技改项目17项,开发新品种13项。全县培训科技骨干1200人,全员培训6.5万人次。拥有各类科技人员(有职称)4365人。1991年,全县拥有207所各类学校和100个教学网点。在校学生巩固率达95%,毕业率达98%,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8%,高考入取122人,录取率达
23.9%,其中被国家重点院校录取26人,高考总成绩在松花江地区名列前茅。1991年,全县15个乡镇都建起了文化中心,160个村建起文化室,全年农村流通图书3570册次;全年放映电影720场次,完成发行收入8.4万元,占年计划的153%。全县有县级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12所、卫生所3所,其它卫生机构7个,村医疗点1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