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培星:黑河地区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黑河地区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黑河地区行署专员 赵培星
黑河在中俄沿边城市中于1987年9月率先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经过4年多的努力,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都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
一、易货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利用中俄两国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坚持以易货贸易为先导,不断扩大贸易规模。恢复边贸当年双方成交额15万瑞士法郎,以后逐年扩大,1991年又有较大突破,边境贸易签约额达154899万瑞士法郎,比上年增长6.1倍;履约额达21188万瑞郎,比上年增长1.4倍。进出口商品品种不断增加。出口商品由西瓜1个品种扩大到轻纺、医药、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粮油等18类700多种,进口商品由化肥1个品种扩大到原材料、日用品、民用五金商品、机械等9类近80个品种。贸易伙伴日益增多。通过边境贸易,已把国内29个省市区的3000多家企业同独联体9个国家、36个州区的700多家企业联结在一起,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黑河为枢纽的国际性经济合作网。
二、经济技术合作范围不断拓宽。我们在稳定发展易货贸易的同时,从中俄两国经济结构互补的特点出发,不断加大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力度。全区共与俄罗斯兴办合资企业11家,比上年增长9倍;合作金额达2950万瑞郎,比上年增长20倍。其中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黑河友谊中餐厅、黑河金杯啤酒有限公司、黑河友谊砖厂、逊克龙华啤酒有限公司已正式营业;黑河龙港中餐厅、阿穆黑木材加工厂、黑河东方农机配件有限公司等7家合资企业正在筹建中。实施“三来一补”项目10项,已完成8项。中俄双方已签协议、正在考察论证的合资合作项目有30多项,其中,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公路大桥项目两国政府已分别批准立项,目前正抓紧编制可研报告和设计任务书,其它几个重点项目均有希望获得批准。
三、劳务输出迅速发展。从我方劳动力资源丰富,俄方劳动力短缺的实际状况出发,我们积极寻求与俄方的劳务合作。从1988年开始至1991年末,全区共输出劳务3733人,其中1991年输出劳务1163人,比上年增长33%。劳务合作领域由开始的建筑装修、林木采伐扩大到承包建厂、住宅建设、水利工程、中医医疗等领域。我区输出的劳务人员重合同、守信誉,得到了俄方的广泛好评。
四、国际旅游日益兴旺。我们利用口岸优势,积极开展区域性旅游合作。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间的“一日游”1989年9月开通至今,双方共交换旅游团组2907个,来往游客达116841人,其中1991年双方交换旅游团组1616个,比上年增长86.2%;来往游客达64546人,比上年增长83.8%。1990年秋季又开辟了布市—黑河—五大连池对俄疗养旅游,已接待疗养旅游团组12个、360人,其中,1991年接待疗养旅游团组11个、33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0倍。
五、科教文卫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在科技方面,黑河与阿州的农业科研所、建筑设计等部门建立了定期交流关系,达成了互相考察、交换资料、联合开展实验等方面的协议,1991年分别在对方举办了建筑设计作品展。在教育方面,黑河师专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国立师范学院建立了图书交换关系,进行了多次互访,并互派教师任教,还签订了互派实习生的协议。在文化方面,双方互相举办了画展和文艺团体互访演出等交流活动。在体育方面,双方多次互派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武术、体操、柔道等团体进行友谊比赛和表演。在医疗卫生方面,黑河与布市的医疗卫生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多次互访,开展学术交流,并相互代培医务人员。
六、交通通信合作日益广泛。黑河与阿穆尔州先后开展了明水期驳船、轮渡船运货业务和客船运输业务;结冰期冰上载重汽车运输和游客客车运输业务。1991年1月,又开通了国际客运班车,为出入境的理货人员、劳务输出人员、贸易团组创造了方便条件。黑河与布市间无线电微波通信早在1989年率先开通,结束了双方靠升旗会晤的历史。目前,无线电微波通信已被双方社会广大用户所利用,极大地方便了双方的信息沟通。
七、边民互市贸易有了良好开端。1991年3月6日,大黑河岛中俄边民互市旅游贸易正式开通。年内累计开通105天,接待苏方团组412个,共1.6万多人次;总成交额达6000万元,纯收入150万元;每天平均上岛人数600余人,交易金额8万元人民币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南有沙头角,北有黑河岛”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八、黑河辟建为开放城市的争取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近年来,我们对黑河进一步开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尤其是今年多次赴省进京,做了大量细致汇报和争取工作,得到了省和国家领导的充分重视和肯定,将黑河辟建为我国沿边开放城市,实现国家周边全方位开放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