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曹振远:德都县1991年工作

德都县1991年工作
    
     德都县县长 曹振远
    1991年,全县人民坚持深化改革,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生产获得第二次特大丰收,全县粮豆薯总产量达到1.7亿公斤,比上年增长7.1%;水稻开发面积达到3万亩,比上年增加1.3万亩,平均亩产达到410公斤,最高为650公斤。我县在全省率先按品种、按数量完成了国家的粮食订购任务。甜菜等主要经济作物也获得较好收成,产量都等于或高于上年。畜牧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好势头,畜禽的饲养量和产品产量全面增长。乡镇企业发展有了新突破。总产值达到5660万元,总收入达到4100万元,实现税金150万元,利润39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1%、7.9%、11.1%和2.9%。全县造林35584亩,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的11.2%。养鱼水面和养鱼总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10.9%。全年农业总产值22459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农业总收入17278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县农业人均收入达到734元,比上年增长21.7%。“地力杯”竞赛获省一等奖,“黑龙杯”竞赛获省银杯奖,丰收计划获省二等奖,首次被评为全省农业生产先进县。
    工业和财贸工作在困境中前进。工业生产在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的困难条件下,实现产值、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759万元,占年计划的106.3%,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地方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所属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47.8万元,比上年增长40.1%;实现利润13.1万元,比上年增盈141.4万元;实现税金154万元,比上年增长16.7%。流通领域商品供应充足,市场稳中见旺。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1844元,比上年增长8.1%,外贸出口额2350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亿元。由于受政策调整造成的短收与增支因素的影响,全县财政收入2955.1万元,占预算的79.3%,财政支出3305万元(含省专项拨款),占预算的106.3%,在财政决算整理前,收支尚有差额127.9万元。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较好地解决了家庭分散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强化了“统”的功能。全年有三分之一的麦豆实行连片种植;有1927台(件)农机具收归集体经营,占大型农机具拥有量的72.6%;有13个乡镇的“五站”由过去的单一行政管理逐步向综合服务的职能转变;全县建立村级合作基金会106个,乡级合作基金会12个,拥有股金390万元。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全县工商企业绝大部分都完成两轮承包的衔接转换工作,并建立了较合理的承包合同指标体系,强化了监督机制、风险机制、分配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住房制度改革已全面启动并健康发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展开,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全县90%以上的村恢复了村级卫生所。科技、教育和各项事业成绩显著。科技进步已渗透到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全县共落实“燎原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项目30项。全年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7项,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14项,开发新产品13种,其中8种已投入批量生产,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全区教育战线8项评比中获得7项第一,并荣获全区教育突破奖和全省教育管理先进县的称号。计划生育工作又登新台阶,计划生育率达到97.7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9‰以内,涌现出98个无计划外生育村,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县新建成地区级文明单位4个,县级文明单位40个。再次荣获全省文明村建设先进县称号;村镇建设获得全省先进县七连冠;农村自来水建设跨入全区先进行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综合发案率比上年下降3%,反盗窃、破大案专项打击活动受到地委、行署的表彰奖励,并被省政府授予综合治理标兵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