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亦元研制的水稻康拜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1975年,东北农学院蒋亦元教授开始研究一种用于水田的“康拜因”。由于水稻壳脆、易破损、水分大、生长在水田里,水稻割前脱粒收获机,近百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的农机专家们未能攻克的难题。1979年,第一代样机问世了,但这台样机无法收获倒伏的水稻。1980年设计、制造的第二代样机,增加了单体仿形扶禾器,使倒伏的水稻都能收获,但散在地里的水稻收获不了,收获的水稻损失也比较大。面对大大小小无数次的失败,蒋亦元“要造出中国自己的农机”的理想没有改变。千余张图纸重新构思、设计;几千个零件重新制造、加工。他又创造性地提出,把收割、整地、运粮统筹考虑,把机器搞成一个系统,1990年5月,他终于设计、制造成功了带式动凹板,单体仿形扶禾器,轴流滚筒与横流风机相结合的复式清汽机构,突破了国内外在研制这种机械中长期未能解决的一些难题。行驶在稻田里的新样机就象个大梳子,所过之处,稻杆齐刷刷站在地里,稻粒却全部进入了麻袋。专家们鉴定后公认,蒋亦元的成果是国际首创,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发明创造。(崔永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