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岐被评选为我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刘凤岐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心血管病的治疗与研究工作,现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血管内科副教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按世界通用的治疗方法,死亡率80%。这是世界医学界都为之头痛的难题。1978年,刘凤岐便着手研究这一难题。他通过大量病理和药物分析,选用硝普钠和多巴胺来联合治疗此病。硝普钠是降压药,多巴胺是升压药,医学界禁止将这两种药同时用在病人身上。刘凤岐不因循守旧,大胆实践,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治愈率达97.8%,病死率为2.2%,而当时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病死率也只能控制在14%至18%。联合治疗法从1985年开始在临床大量使用,1986年以来得到普遍应用。1990年,他在北京国际心血管内科学术会议上,宣读了这一成果,受到普遍重视和好评。1991年1月,国家科委把这一成果做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予以公布,并认为该成果属80年代国内外先进水平。他本人被评为黑龙江省1990年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突出贡献专家。(崔永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