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2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改革开放迈出较大步伐,整体经济运行呈稳步发展势头,社会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为我省国民经济在90年代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40亿元,比上年增长6%,是近四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0.7%、55.3%和24%。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低速低效运行的状态没有明显好转;交通运输紧张;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偏大;货币投放增长过猛;物价涨幅偏高。
    一、农业
    农业生产持续全面发展。1992年,全省农村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农业生产在气候条件不如前两年的情况下仍获得全面发展。全年农业增加值174.09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农作物结构有所调整,粮食生产获得特大丰收。由于高产作物种植比例扩大,并积极推广水稻旱育稀植、玉米育苗移栽、大豆精量点播和垅三栽培等新技术,在粮食总播种面积734.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7.9万顷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达到2366.3万吨,比上年增长9.3%,超过历史最高年1990年的2.3%。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3.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8.5万公顷。油料增产,亚麻、甜菜、烤烟减产。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92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2366.3万吨 9.3 其中:水稻 376.6万吨 19.1 小麦 424.8万吨 11.5 玉米 1042.8万吨 3.5 大豆 349.1万吨 12.7 薯类 75.7万吨 -32.1 油料 21.9万吨 44.3 亚麻 19.5万吨 -26.8 甜菜 539.8万吨 -13.O 烤烟 12.6万吨 -25.O 蔬菜 578.1万吨 19.4
    林业生产建设和绿化工作取得新进展。1992年,全省造林面积达23.9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4%。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加强。
    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头数如下: 1992年 比上年增长% 猪牛羊肉 62.7万吨 13.6 牛 奶 136.7万吨 13.9 绵羊毛 1.2万吨 9.O 鲜 蛋 45.9万吨 13.1 肉猪出栏数 614.9万头 11.O 猪年末存栏 763.2万头 5.3 大牲畜年末存栏 406.0万头 7.4 其中:奶牛 69.7万头 12.8 羊年末存栏 308.6万头 1.3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7.8万吨,比上年增长8.5%,其中养殖产量12.97万吨,比上年增长20.8%。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1992年全省化肥施用量(折纯)88.5万吨,比上年增长5.6%;农村用电量21亿千瓦小时,增长3.4%;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72.6万千瓦,下降0.6%;大中型拖拉机8.8万台,下降1.1%;小型拖拉机37.8万台,增长0.3%;载重汽车1万辆,与上年持平;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30.9万千瓦,下降6.3%;农用水泵13.4万台,增长3.1%。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有效灌溉面积有所扩大。
    农村经济持续全面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加快,全年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等非农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6%,占有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8.7%上升到41%。
    二、工业和建筑业
    1992年,全省认真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工业企业改革向广度、深度发展,经营机制转换和组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市场机制作用增强,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08.06亿元,比上年增长4.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6%。完成工业总产值1089.6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重工业增长7%,轻工业增长2.4%;国有企业增长7%,轻工业增长2.4%;国有企业增长3%,集体企业增长11.1%(其中乡办企业增长18.6%),城乡个体、私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等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38.1%。大中型企业活力有所增强,完成工业总产值687.74亿元,比上年增长6.9%。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量如下: 1992年 比上年增长% 化学纤维 11.82万吨 6.3 布 20963.90万米 -15.1 其中:亚麻布 3180.60万米 -3.2 呢绒 441.64万米 -20.9 食糖 66.03万吨 -7.1 乳制品 14.63万吨 3.O 白酒 23.73万吨 4.9 啤酒 70.97万吨 19.3 卷烟 77.32万箱 16.4 机制纸及纸板 51.49万吨 3.6 彩色电视机 6.98万部 -15.6 家用电冰箱 3.00万台 -37.2 合成洗涤剂 2.12万吨 8.1 塑料制品 11.00万吨 16.7 一次能源总量 (折标准燃料) 14336万吨 -0.1 原煤 8477.66万吨 -0.4 原油 5565.83万吨 0.1 天然气 22.87亿立方米 0.6 发电量 349.58亿千瓦小时 10.7 其中:水电 5.94亿千瓦小时 3.8 钢 111.31万吨 13.7 钢材 109.93万吨 27.3 铝材 5.02万吨 -4.3 木材 1178.17万立方米 -8.5 水泥 655.52万吨 20.6 平板玻璃 419.15万重量箱 3.1 硫酸 7.70万吨 11.1 烧碱 7.15万吨 -4.7 合成氨 58.51万吨 6.3 乙烯 32.44万吨 4.6 农用化肥 40.15万吨 -0.7 轮胎外胎 224.2万条 42.4 发电设备 362.64万千瓦 36.3 金属切削机床 3713.00台 73.3 汽车 1.59万辆 52.3 小型拖拉机 2.94万台 37.8
    工业产品销售形势有所好转。全年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968.96亿元,比上年增长9.7%,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6.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产品提高2.4个百分点,重工产品提高0.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下滑的趋势有所遏制。1992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7.41,比上年减少0.3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94.7%,提高1.19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11.79%,下降0.56个百分点;成本利润率13.91%,上升0.2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1.25次,减少0.1次;工业净产值率35.97%,上升0.2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净产值计算)由8251元上升到9013元,提高9.23%。企业亏损面还比较大。
    建筑业迅速发展。1992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和建筑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4%,占有国内生产总值的6.7%。全民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全员劳动生产率17759元,比上年提高20.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470.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0.5%;建筑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了恢复性增长。1992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是近十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其中地方项目投资125.06亿元,增长34.1%。在全部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208.30亿元,增长31.4%。集体单位投资6.52亿元,增长15.7%;居民个人投资20.92亿元,下降1.3%。国有单位5万元以上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4434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3288个,比上年增加405个,新开工项目占有全部施工项目的74.2%。在建项目总规模758.31亿元,增长33.0%,超过当年投资增长幅度。
    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00.58亿元,比上年增长34.7%;更新改造投资42.77亿元,增长15.1%;商品房投资19.95亿元,增长1.3倍;其他投资45.01亿元,增长18.2%。
    投资结构调整取得新成绩。在国有单位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所占有比重由上年的1.6%上升到2.7%;第二产业投资所占比重由72.6%下降到63.2%;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由24.9%上升到34.1%,其中运输邮电业占8.9%。
    重点建设取得新成绩。1992年全省安排大中型及重点项目56项,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31项,分别完成投资43.6亿元和5.4亿元。建成投产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8个,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5个。建成投产的重点项目主要有:装机21万千瓦的双鸭山发电厂二期工程二号机组,装机2.5万千瓦的牡丹江热电厂,装机2.5千瓦的富拉尔基热电总厂五期工程,年产啤酒5万吨的哈尔滨啤酒厂扩建工程,日供水能力15万吨的哈尔滨自来水公司供水工程,年产环氧乙烷1万吨的佳木斯市石油化工厂扩建工程,年产轴承633万套的哈尔滨轴承总厂改造工程,炼钢能力14.3万吨的齐齐哈尔钢厂第二电炉车间,以及哈尔滨铁路枢纽工程等。
    全年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98万吨,原油开采362万吨,木材采运5.5万立方米,炼钢14.3万吨,发电机组装机容量49.1万千瓦,硫酸2万吨,新建微波电路1578公里,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24.6万门。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稳步发展。全年运输邮电增加值为45.56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以哈尔滨为中心的直达边境城镇并连接俄罗斯重要城市港口的国际贸易陆路通道已初现轮廓,哈尔滨空港已开辟国内外航线38条,北黑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水陆空立体型运输结构正在形成。但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没有扭转,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仍比较严重。各种运输工具运输量完成情况如下:
     1992年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841.92亿吨公里 0.6 铁路 716.64亿吨公里 0.5 公路 59.78亿吨公里 3.6 水运 16.20亿吨公里 持平 管道 49.30亿吨公里 -0.6 旅客周转量 212.08亿人公里 8.5 铁路 155.70亿人公里 12.4 公路 50.86亿人公里 -6.9 水运 0.31亿人公里 -13.8 空运 5.21亿人公里 1.7倍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84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信函基本持平,特快专递增长1.05倍,长途电话增长45.7%,无线电寻呼增长1.4倍,电报增长6.5%,报刊发行增长7%,市内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0.7万门,比上年增加20.3万门。年末市内电话装机达到40.83万户,比上年增长32.9%。
    五、商业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1992年,流通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裕。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其中消费品零售额403亿元,增长14.4%,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39.2亿元,增长7.9%。在消费品零售额中,城市2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农村133.4亿元,增长10.7%。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增长情况是:国有单位增长10.7%,集体单位增长5.4%,个体增长29.5%;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增长23.3%。从各类消费品销量看,吃的商品稳定增长,其中粮食增长0.7%,猪肉增长17.6%,鲜蛋增长5.7%;穿的商品中服装增长9.3%,呢绒和化纤布略有增长,棉布、针织内衣裤有所下降;耐用消费品中照相机增长6.4%,电风扇增长26.1%,其余品种有增有减。
    生产资料市场购销两旺。1992年,全省物资系统购进生产资料7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4%;销售79.6亿元,增长19.5%。主要物资销售量:钢材81.2万吨,比上年增长21.5%;汽车1.96万辆,增长12.7%;水泥126.7万吨,增长23.6%;机电设备19.4亿元,增长32.3%;煤炭1048万吨,下降28.7%;木材64.5万立方米,下降6.1%。
    价格改革迈出较大步伐,物价涨幅有所提高。1992年,相继提高了粮食购销价格,出台了铁路货运、煤炭、天然气等基础产品和部分公用事业的价格改革项目,提高了房租等服务项目价格,进一步扩大了调节比重,价格形成机制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全年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上涨8.5%,涨幅高于上年2个百分点,特别是大中城市受粮食、房租、水电费、学杂费、服务行业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影响,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涨幅偏高。 1992年各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如下: 居民生活费用价格 9.2 其中:城镇 9.7 农村 5.9 零售物价 8.5 消费品 8.3 其中:食品类 11.1 粮食 39.4 衣着类 3.2 日用品类 2.3 文化娱乐用品类 -1.9 书报杂志类 10.O 药及医疗用品类 9.2 建筑装潢材料类 5.1 燃料类 27.7 农业生产资料 9.6 服务价格 17.7 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 12.8 工业品出厂价格 11.6 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10.O
    六、对外经贸和旅游业
    1992年,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全省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明显扩大,对外经贸空前活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7%。其中出口总额18.3亿美元,增长33.2%;进口总额9.9亿美元,增长64.3%。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哈尔滨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与周边国家的边境易货贸易进出口总额1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倍,居全国19个内陆省份之首。其中出口总额8.3亿美元,增长1.5倍;进口总额7.6亿美元,增长86.6%。
    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明显进展。全省先后同30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利用外资项目923个,比上年增长2.5倍,利用外资协议金额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倍;实际使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62.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金额5.4亿美元,实际投资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倍和4.4倍。以技术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丰硕成果,12月间在香港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共与境外客商签订合同和协议194项,总投资124亿元,利用外资12.7亿美元。其中合同95项,总投资28.8亿美元,利用外资2.3亿美元;协议99项,总投资95.3亿元,利用外资10.4亿美元。随着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三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截至1992年末,在我省注册的“三资”企业已达1450户,比上年末增加920户,增长1.7倍。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有很大发展。向独联体一些国家派出从事建筑、农业、林业、医疗等方面的人员达1.5万人。
    国际旅游行业进一步兴旺。1992年共接待来我省旅游、参观、访问、探亲以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1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6%。旅游外汇收入7372万元(外汇券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7.2%。
    七、财政、金融、保险
    1992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实施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平衡财政预算为目标的“保盘子工程”。据快报统计,全年地方财政收入83.7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7.1%;财政支出102.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6%。加减与中央的各项结算后,收支差额1.8亿元。
    金融部门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年末全省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2.9亿元,比年初增加199.9亿元,增长36.1%;各项贷款余额953.6亿元,比年初增加159.3亿元,增长17%。存放款差额200.7亿元,比上年缩小61.1亿元,减少23.4%。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287.2亿元,比上年增加342.5亿元,增长32.2%;现金支出1407.2亿元,比上年增加387.1亿元,增长37.9%。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120亿元,比上年增加44.7亿元,增长59.4%。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1992年全省承担保险责任总额达19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保险业务总收入11.9亿元(含保险储金5.3亿元),增长50%;保险业务总支出5.3亿元,增长25.1%。保险公司共处理财产险赔案53.9万件,比上年增长32.4%,支出赔款3.6亿元,增长28.3%。有50832个企事业单位的93.4万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为16.1万人发放养老保险金7750.4万元。
    八、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日益密切结合,科技事业蓬勃发展。1992年,全省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0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8项,属于国内首创或领先的178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72项,达到省或部先进水平的138项。重大科技成果主要有:全方位关节准椭球齿轮的啮合理论与加工方法的研究;大型汽车轮发电机优化设计研究;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分析系统;仪器仪表产品造型CAD系统开发研究和注射用双黄连粉针的研制等。全年共向国家申报专利2327项,比上年增长43.1%,获准专利951项,增长42.6%。全省从事科技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0.2万人,比上年增长3%。
    各类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加快。1992年全省招收研究生1351人,比上年增长9.8%;在学研究生3919人,增长3.1%。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2.88万人,比上年增长20.5%;在校学生8.51万人,增长7.3%;毕业生2.26万人,下降0.4%。中等专业教育稳步发展。1992年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招生2.38万人,比上年增长6.3%;在校学生6.98万人,增长3.1%。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4.27万人,增长0.2%;技工学校在校学生11.29万人,增长15.2%。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76.21万人,比上年下降1.6%。小学在校学生378.03万人,比上年下降2.4%。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7.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84.4%。“希望工程”初见成效。中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幼儿园发展到1975所,在园儿童59.62万人,比上年增长2.1%。
    成人教育规模有所控制。1992年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1.6万人,比上年下降27.9%;在校学生4.26万人,下降44.2%。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4.3万人,比上年下降13%;在校学生12.53万人,下降27.5%。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1992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4个,演出1.1万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414个;公共图书馆96个;博物馆20个。全省共有广播电台64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6座,电台全年节目制作3.95万小时。电视台28座,电视发射台和差转台812座,其中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差转台103座,电视节目制作4768小时。全年共生产电影故事片1部,摄制电视剧12部52集。其中获奖作品10部39集,制作广播剧46部114集,其中获奖作品13部27集。年末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343个,放映34.33万场次。全年共出版报纸6.76亿份,出版各类杂志7026万册,出版图书1.3亿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92年末全省医院、疗养院、门诊所等各种卫生机构发展到8853个,拥有病床12. 72万张,比上年增长1.8%。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8.24万人,比上年增长2.4%;其中医生7.54万人(其中:中、西医师5.54万人),增长2.6%;护师、护士5.13万人,增长1.5%。
    体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全年在国内、国际大型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08枚,银牌94.5枚,铜牌78.5枚,分别比上年增长1.48倍、1.22倍和60%。我省运动员打破1项世界纪录(短跑道速滑),超2项亚洲纪录,破13项全国纪录。在第1 6届冬季奥运会上,我省运动员获得1枚银牌,实现了中国在冬季奥运会上奖牌“零的突破”。全年共举办县以上运动会3550次,参加人数190万人。有330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控制。据1992年全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为16.25‰,死亡率6.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13‰,比上年下降0.06个千分点。据此推算,1992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608万人,比1991年末增加33万人,增长0.92%。
    1992年全省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26.2万人,比上年增长10.1%。年末全省职工人数88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1万人。其中全民实行劳动合同制职工109.2万人,增加13万人,占全民职工总数的比重由上年的15.2%上升到17.0%。全年职工工资总额197.O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职工平均货币工资2295元,增长10.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
    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1992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用于生活费用的货币收入为1428.5元,比上年增长15.2%,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粮食增产、粮价上升以及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增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9.2元,比上年增加214.4元,增长29.2%,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8%。
    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加。1992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7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6.9亿元,增长22.4%;其中城市增长23%,农村增长18.4%。居民的金融投资意识增强,购买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的金额明显增加。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1992年国家用于职工住宅建设的投资34.2亿元,比上年增长74.6%,建成住宅58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7%。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5.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平方米。农村新建住房545.8万平方米,人均拥有房屋面积17.28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1992年全省由社会集体供养的孤、老、残、幼人员4.74万人,其中乡镇供养的4.69万人。社会集体办敬老院1102个,收养2.35万人。其中乡、镇办敬老院1089个,收养2.33万人。民政部门办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27个,收养5660人。
    环境保护事业有较大发展。1992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测站1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1992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53个,总投资8604万元。在25个城市建成了340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517平方公里;在21个城市建成了181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267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