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92年省总工会工作综述

1992年全省工会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民主参与工作有了新突破。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省总工会先后起草了三个文件并由有关部门下发。即:由省委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报告》,由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在政府工作中加强工会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通知》和由省委组织部、省体改委、省经委、省总工会联合发出的《黑龙江省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的通知。这三个文件的发布,使工会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目前全省已有10个地市、65个县区工会与同级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有66个市、县工会参与了企业改革的试点和房改等项工作的指导。
    二、帮扶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取得了新成绩。省总工会在年初向全省各级工会发出了《关于抓好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通知》,并向省政府提出了《关于对全省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建议》。全省各级工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扭亏增盈开展了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截至10月末,全省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114万条,实施25.4万条,创经济效益3.2亿多元。全省各级工会直接组织的技术、管理、信息和“结对子”帮扶活动,使100户亏损企业扭亏增盈。
    三、职工技术交流和新技术推广活动有了新发展。为了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和科技兴省的战略落到实处,全省各级工会主要抓了两项工作:一是省总工会在省直23个厅局的支持下,举办了全省第四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全省有150多万名职工参加了160个工种和项目的技术业务比武,激发和促进了广大职工学练技术业务的积极性;二是发挥各级职工技协的作用;开展了技术推广工作。在全省6万名汽车驾驶员中推广12字操作法,提高了驾驶员技术素质和安全行车系数,每年可节约油料1700万升以上。在全省100家企业中推广了丙烷切割技术,有效地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年获经济效益100万元。
    四、群众劳动保护监督工作有了新起色。1992年,省总工会在群众劳动保护工作中,采取了“两手抓、抓两头”的方针。一是抓超前参与,劳动保护工作出现了由消极事故处理向预防为主转变的局面;二是抓职工素质的提高,强化职工安全第一的意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的工会工作闯出了新路子。年初,省总工会发出了《关于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意见》。全省各级工会对改革试点企业实行跟踪调查,及时向政府通报情况、提出建议,协助政府和企业预防了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同时,通过创办职工扶贫市场等形式,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省21个市、县工会共投资200多万元,创办职工集贸市场24个,设摊位17047个,为3万多名贫困职工和企业富余人员办理了从业许可证。在新年、春节期间,各级工会开展了“送温暖”活动,共筹措资金4000万元,走访困难家庭25万户,慰问离退休职工28万余人,建立包户服务小组12万个,为困难职工解决生活难题10万余件,稳定了职工情绪,保证了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六、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舆论阵地建设迈出了新步伐。省总工会与省文化厅共同制定下发了《关于电影分成的意见》,解决了文化宫、俱乐部放映电影分成不平等的老大难问题;制定了《全省文化宫、俱乐部实行企业化管理条例》;省总工会主办的《北方工人》期刊发行量达5万份,比去年增长36%;新创办了《现代职工报》,建立了职工电教中心;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系列教育活动中,全省各级工会利用自己的文化阵地,广泛开展了学、演、展、赛活动,职工登台演讲达810场次,职工受教育面达85%以上;省总工会在全省20个行业、3万多个单位的170多万职工中继续开展了“四职三优”竞赛活动,促进了行业风气的好转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七、工会兴办经济实体有了新发展。到目前为止,全省工会系统兴办的经济实体已达3640个,年总产值约为6亿元,年创利税可达4760万元,为10万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仅省总工会全年就新创办了职工信用社、职工住房综合开发公司、建筑装修工程公司三个经济实体,还创办了外贸型开发公司,仅在洽谈会期间,就接待了6个独联体贸易公司代表团,签订了828万瑞士法郎的合同。工会的事业也逐步走上了企业化管理的轨道,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八、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上了新台阶。一是干部配备有了新突破。10个中心城市已有8个配备了同级副职的工会主席;138个县区工会主席已有66个配上了同级副职;二是工人干部交流有了新突破。全年共有66名处、科级工会干部被选配到党政部门或经济建设主干线;三是工会干部的培训有了新进展。全年共举办了工会干部岗位培训班208期,培训工会干部2.1万人,其中有1.5万人达到持证上岗,培训人数相当于前两年的总和。(董 发 王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