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全省保险工作综述
1992年全省保险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经济补偿能力进一步增强,比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全省保险业务收入一举突破10亿元大关,总收入11.9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完成计划的125.4%。
纵观1992年的业务发展,其基本特点有三:一是各项业务收入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全省业务收入是在上年增长42.5%的基础上发展的。二是险种结构日趋合理。全省各分支公司在巩固发展核算险种的同时,大力发展储金性业务,改变了我省历史上长险不长,短险不短的局面,险种结构进一步优化。1990年全省长短险的比例为21:79,1992年为43.3:56.7,基本上达到了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同步发展。三是坚持保险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配套服务的方向,大力开发新险种。全省一年来增开新险种20多个,使开办的险种已达110多个,扩大了保险的覆盖面。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以业务发展为中心,大干快上。年初以来,全省上下齐动员,本着“精神要振奋,工作要进取,业务要发展”的指导思想,谋求新发展。各地公司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抓骨干险种的巩固挖潜,并实行政策倾斜。二是对运行的老险种扩大保险责任,简化手续,增加给付。三是发展各项分散性险种。各地以计划生育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配套服务的养老保险为中心,积极开展了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和待业养老保险,并为国优、部优、省优产品开发了责任保险。四是采取灵活的展业方式,简化手续,方便客户,调动了职工和代办人员的积极性。五是延伸营业机构和广设代理网点。1992年全省增加营业机构24个,目前全省保险独立机构已增到196个。2.改善经营机制,下放管理权限。为适应保险市场竞争的需要,增强基层公司的经营活力,全省推行了三级核算。对国内业务实行市地公司独立核算,自计盈亏;返还性人身险业务、养老险统筹等长期性险种实行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农村两业险实行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对费用实行包干结余留用办法。3.进一步开展创建保险先进县活动。1992年全省创建保险先进县活动又有了新的发展。其显著特点是:各地把保险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工作日程。多数市地成立了保险工作促进委员会,把保险工作纳入了发展地方经济,带领农民奔小康的总体规划之中。年末,全省上报保险先进县(区)56个。(安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