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全省种植业综述
1992年种植业生产虽遭受低温、寡照以及旱涝等自然灾害,仍获得大丰收。全省粮豆薯总产236.6亿公斤。比上年增长6.3%;粮豆薯亩产214.6公斤,增长1.2%。经济作物生产呈现发展势头,全省蔬菜总产570万吨,比上年增长18%;果树面积95.5万亩,增长17.1%,产值2.2亿元,增长了4.8%;油菜种植面积137.9万亩,增长40.7%,总产10.5万吨,增长66.7%。庭院经济持续发展,利用面积达81.2万亩,占可开发利用面积的53.7%,实现总收入9.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全省农业总收入达到2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农民人均收入811.6元,增长17.6%。种植业生产获得如此好的成绩,主要抓了以下项工作:
1.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全省总播种面积、粮豆薯面积,高产作物面积大体与上年持平。与此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扩大了质量优、价格好的农产品生产。据统计大豆种植面积达3239万亩,比上年增加108万亩。大豆、优质粳稻、脱毒种薯、天蚕、双低油菜、紫皮蒜等优质农产品基地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的小杂粮、小杂豆面积扩大。在作物布局上,杂粮产区适当增加了大豆面积,麦豆产区相应增加了玉米、杂粮面积。
2.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加强优质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工作,重点推广了22个农作物品种,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4%以上。从国外引进几十个小麦、油菜、大麦品种,进行试验筛选。全省落实省级丰收计划面积4084万亩(含部级计划815万亩),占粮豆薯面积36.5%,其中,集团承包落实到25个县、市,共1091万亩。四大作物综合高产技术应用面积3744万亩,比上年增长6.9%;全省市县部分各项农业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近3亿亩次,比上年增加5000万亩次。
3.努力增加农业投入。据统计,市县部分投放农业生产的资金53.6亿元,比上年增加3.2亿元。全省化肥施用量达369.5万标吨,比上年增南20万标吨,增长10.1%。有机能施用量1.5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8%;秸杆还田面积2580万亩,比上年增长40%。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投工量9000多万个,投入资金2亿多元,完成土方2.2亿立方米,新增除涝面积120万亩,新增旱灌面积3.5万亩。更新大型拖拉机2000台,更新大型农具5400台套,农机作业量2.45亿亩次。农业开发步伐加快,全年改造中低产田880万亩(其中旱改水80万亩),全省开荒89万亩。
4.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农业部门在不断强化农业行政职能的同时,狠抓种子、技术、经营管理、农业教育和农业信息五大服务体系建设,延伸和壮大了服务队伍,增强了服务功能。已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672个,村级农业技术服务室3240个,农民自办联办各类协会、研究会14000多个。各类农村合作基金会已达4053个,占村总数的70%,入股资资金8亿多元。此外,双保制、互助农场、联合体等服务组织和形式也有新的发展。(王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