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杨殿军:1992年全省机械工业生产速度转快

1992年全省机械工业生产速度转快
    省机械工业厅厅长 杨殿军
    1992年,全省机械工业呈现生产速度转快,产品销售转旺,经济效益有所改善的好形势。
    一、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在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的过程中,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和投入产出总承包、股份制、利税分流、资金分帐、模拟三资企业运行、放开经营“十自主”等七种形式的改革试点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齐一机床厂实行了工资总额与生产任务挂钩的“岗时制”分配办法。哈轴、阿继、佳联积极探索股份制改革的路子。哈电影机、牡丹江木工机械厂已全部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哈市机械局所属企业有80%实行了工效挂钩。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集团公司开始按“两分四自”方案运行。
    二、实现了生产速度效益同步增长,扭亏增盈取得了较好效果。1992年全省机械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完成利税4.11亿元,比上年增长29.9%;亏损户比上年减少17户,亏损额比上年减亏22%;产成品库存压到11亿元,比上年下降15.3%,完成了省政府和机械部下达的压库指标。
    三、外经外贸有新突破。1992年全年完成出口产值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直属外贸公司实现创汇27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7%,边贸过货额2858万瑞郎,比上年增长64.9%。经国家批准,齐一二机床厂、佳木斯电机厂、第一重机厂、牡丹江木工机械厂等五户企业获外贸经营权,省机械工业供销总公司获边贸经营权。10户合资企业进行了登记注册。在省政府组织的香港、深圳招商会上,签订合同13项,利用外资3210万美元。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和哈尔滨电碳厂还从俄罗斯引进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和咨询。厅属各进出口公司已在五大洲10个国家派驻了机构和人员。一些公司和企业还在黑河、绥芬河、满洲里、珲春等沿边口岸设立了办事处或开办了公司。
    四、科技兴业战略全面推进,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按照省厅“科技兴业”中期规划,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1992年共开发新产品356种,创新产品产值1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28%。其中:“一创三节两保证”及机电一体化产品占67%,达到“七末八初”水平,属于国内先进的占70%,使“四高”产品的比重不断增大。全行业有20项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2项,二等6项,三等12项)。
    科技成果转化有了实质性进展,1992年共选拔了320个项目,组织118个企业参加了省政府组织的“92黑龙江全国科技成果展交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正式签订合同126项,预安排科技贷款6401.35万元。
    “八五”技改项目全面启动,技改力度加大。1992年共落实资金3.9亿元。属于省管的技改项目88项,有80项已完成前期工作,占总数的90%,有27个起点高、效益好,对产业牵动大的项目进入了技改项目库。
    全省共组织了8期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学习班,880人参加受训;举办了新产品质量指标体系学习班;与哈工大合办了应用ACD辅助设计培训班,还通过增加录用大中专毕业生和在职培训,派到国外培训等方法,普遍提高了职工素质。应用微电子技术改造老设备步伐加快,全年共改造249台,其中哈尔滨轴承厂就有185台。
    五、政府职能转变有了良好开端。省厅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出发,围绕搞活企业,加速发展这个中心,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目标,对现有职能进行梳理,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弱化只起“漏斗”作用的过渡职能,消除那些干预企业内部经营的职能,停止了一切检查评比活动。发展第三产业,鼓励机关干部“下海”,领办、创办企业为机构精减,人员分流做了必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