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蜀亨:1992年全省电力工作有突破性进展
1992年全省电力工作有突破性进展
省电力工业局局长 赵蜀亨
1992年,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局以中共十四大精神为指针,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全面开展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使全省电力生产建设稳步发展。
一、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全省发电量完成45.95亿千瓦时,比计划超额4.7%,比上年增长9.8%,其中部属企业完成254.99亿千瓦时,比计划超额3.45%,比上年增长5.1%;全省供电量完成296.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其中部属企业完成252.7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9%,多供电18.69亿千瓦时。同时,由上年从东北主网净受电3.1亿千瓦时转为净送电4亿千瓦时,出现了北电南送的重大转折。省电力局供电煤耗完成399克/(千瓦时)。突破了400克/(千瓦时)大关,比年计划降低3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6克/(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3.8万吨;线路损失率完成4.32%,比年计划降低0.13个百分点,比上年降低0.01个百分点,节约电量253万千瓦时。全局销售收入完成33亿元,实现利润1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64258元/人·年,比年计划提高了1%,比上年提高7%。全局电力建设投资完成14.8亿元,首次突破了10亿元大关。全省投产装机容量48.5万千瓦,其中部属投产26万千瓦。建成输电线路465公里,其中220千伏线路410公里,500千伏线路55公里;建成变电容量140.15万千伏安,其中220千伏变电容量60.15万千伏安,500千伏变电容量80万千伏安。
二、电力生产管理水平和企业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1992年年末,全省发供电设备完好率达到100%。电网改造工作有新进展,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全年共改造35至110千伏供电线路6条,共84.9公里,变电所7座。哈尔滨电业局完成了22千伏平周线升压改造,结束了22千伏电压等级在省网运行近50年的历史。同时,在供电方面加强了市场预测,扩大了销售市场,保证了电力有效供给。安全生产方面,杜绝了特大事故和重大火灾事故。一般人身伤亡事故率和发供电设备考核事故均与上年持平。鸡西发电厂、镜泊湖发电厂、佳木斯发电厂、哈尔滨热电厂、新华发电厂、齐齐哈尔电业局、鹤岗电业局实现了全年无考核事故,其中鸡西发电厂和齐齐哈尔电业局连续安全生产分别达1948天和856天,创造了全国同类型企业目前最长的安全记录。
三、电力建设有新的突破。电力建设创造了全省电力建设史上五个新记录;第一次安装我国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60万千瓦机组;建成我省第一条500千伏东长哈超高压输电线路和第一座500千伏哈南变电所;我省建国后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莲花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电力基本建设年投资14.8亿元,达历史最高纪录;施工企业总产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最高纪录,分别达到5亿元/年和3万元/人·年。
四、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全局围绕电力生产投入(燃料)、产出(电热销售)和加强中间环节(管理),进一步理顺了电、热价格,创造合理增收;采取各种措施抓紧电热费收缴。绥化电业局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电费双结零。全局有31个供电局实行购电制,采用电费储蓄、银行代储代扣等新的收费方式,已占供电局总数的59.6%。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4258元/人·年,比上年同期增加4204元/人·年,提高7%,超过了能源部的要求。
五、多种经营和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省电力工业局全年多种经营产值达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实现利润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多种经营发展的特点:一是各单位兴办的多种经营企业在为主业服务的同时,面向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主动参与社会的竞争,呈现出新的活力;二是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一批高科技产品,如新型霓虹灯,限电节能器等高科技产品投入试生产。全局粉煤灰综合利用达110万吨。
六、科技教育事业有新进展。科技工作坚持为电力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全年开发科技项目71项,完成生产和基建攻关57项,成果鉴定47项,其中获能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2项、四等奖2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省电力局第一个火炬计划项目—图像传输技术开发及应用一期工程的开通,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七、农电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行业管理有所加强。全省农电系统各类经济技术指标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全年农业用电量58.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趸售电量完成28.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综合线损率完成 9.17%,与上年持平;趸售收入完成1.6亿元,比上年增长6%。农村电价已降为0.34元/千瓦·时,比上年降低0.01元/千瓦时,减少农民不合理电费负担900万元。全年有160个无电村屯通电,使全省农村乡、村、户通电率分别达到99.8%、99.7%和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