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义:1992年黑龙江省轻工业加速经营机制转变
1992年黑龙江省轻工业加速经营机制转变
省轻工业厅厅长 杜 义
1992年,黑龙江省轻工业厅抓住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出现的有利时机,加速轻工业经营机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变,在争取几年登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前进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系统现有企业665户,职工30万人,固定资产净值31.7亿元。拥有20多个行业,近万个产品品种。其中食糖、机制纸、乳制品、白酒、啤酒等已成为全省轻工业的骨干行业和拳头产品。
1992年,全省轻工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6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增加产值0.77亿元。如扣除制糖行业的影响,其他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0.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增加产值1.45亿元,实现利税按可比口径(不含糖)统计,共6.31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实现利润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预算内企业实现利税2.52亿元,占全省轻工系统6.31亿元的25%,其中利润1.18亿元,占全系统1.08亿元的110%(扣除制糖亏损)。在5个主要行业中,有3个行业比上年同期增长,轻工工业和制糖工业分别比上年下降12%和3.62%。列入计划考核的42种主要产品中,比上年增长的有17种,占40.5%,比上年同期下降的有25种,占59.5%。全省17个地市和计划单列市,有11个地市轻工业产值或利税比上年有所增长。其中哈尔滨、大庆两市轻工业实现利税比上年分别增长169.4%和183.1%。
1992年,完成科研攻关项目19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的7项,填补省内空白12项。新产品完成鉴定、投产的80种,其中填补国内空白的19种、省内空白的44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 7种,新产品产值率达10%以上。评选出省轻工业科技进步奖33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2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重点推广了应用高温细菌假丝酵母多菌种生产高档白酒等9项科研新成果、新技术,全年新增社会效益2.04亿元。全省轻工业累计采用国际标准的已达35项。落实基建和技改项目27项,投资总额3.54亿元。全年建成投产的7项,新增产值6000万元,利税1720万元。
一、生产在困境中发展。轻工业系统承受了制糖工业受自然因素影响生产下滑带来的巨大压力,全年轻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15%。在扭亏增盈限产压库工作中,果断限制积压产品的生产,经过努力完成了轻工部、省政府下达的厅直企业压库指标。库存积压产品较多的轻工行业,年末完成产值比计划少1.3亿元,影响全省轻工增长速度1.9个百分点,产值比上年同期减少1.13亿元。
二、促销中求速度。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工作中,全系统以市场为导向,以销促压、以销促产。销售主要采取了工商、工供、工旅、工贸、工销“五路分进”的战略,使得一些以销定产的产品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啤酒行业增加产量11万吨,产值比上年增长20.6%,利润增长36%。洗衣粉比上年增长15.3%、钟表增长23.7%、味精增长79.2%、酒精增长24.5%、灯泡增长11.5%、铅笔增长8.7%。
三、大中型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全省轻工业81户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省轻工业总产值的69.3%。在全省131户造纸企业中,产量在万吨以上的有11户,年综合生产能力60万吨,木浆原料比重、纸袋纸产量、钢纸产量和碱回收等均居全国首位。佳木斯造纸厂全年完成产值6.86亿元,占全系统总产值的10%,实现利税2.05亿元,利润连续3年超亿元,成为全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