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房地产业综述
1992年,全省房地产业管理、经营工作,以发展产业,加强管理为指导思想,实行以市带县,以点带面,深入实际,有效地发挥了规划、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作用,效果明显。
一、城镇住宅建设发展迅速。在全省各市县房改全面启动形势下,贯彻国家、单位、个人三个一点的精神,“七五”期间新建住宅3834.6万平方米,比“六五”期间增加1072.7万平方米,增长率达到38.83%;1992年全省住宅建设规模实现1200万平方米,其中改造危房棚户区7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实现6平方米,住宅建设规模有了新突破,建筑结构、质量、功能、配套设施明显提高;1992年又有新发展,全省住宅建设总投资达343665万元,新建住宅1470万平方米,成套住宅76260套,解决住宅2万户,其中集资59247万元(单位集资20698万元,个人集资38549万元),1993年预计全省基建合作住宅2.5万平方米;各市县大部分出台了“房改方案”,1992年末,全省城镇共有住宅179525万平方米。
二、房地产综合开发成果显著。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新型建设体制和建设方式,我省城市建设综合开发事业已初具规模,各项法规逐步完善,截止1992年末,全省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356个,其中城市276个,县(市)80个,其中内资开发公司315家,中外合资开发公司41家,1992年成立开发公司176个。全省城镇综合开发房屋施工面积实现6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1%,年新开工面积3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一倍;竣工面积达2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2%。到1992年末,内资开发公司自有流动资金总额达96095亿元,中外合资开发公司注册资金总额达到13600万美元,基本满足当前开发任务,省内一些大城市的城市综合开发正以住宅开发向工商、文教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多功能、全方位的开发迈进,全面提高了综合开发的质量和整体水平。
三、房地产流通市场日趋活跃。房地产市场管理机构普遍建立,已从大中城市扩展到建制镇,并增设了固定的交易场所,项目增加,功能齐全。1992年全省房地产交易数万起,存量(不含商品房)房屋交易面积656万平方米,总交易额实现12427万元,一个从私与私买卖、租赁发展到私与公、公与公等买卖、租赁、转让、交换、抵押、典当等各种经济活动在内的房地产市场正在发展壮大。
四、全面加强了以产权产籍为核心的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全省房地产产权产籍受理机构普遍建立,各大中城市及县镇以产权管理为主体,强化行政管理手段,在完成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97%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产权变动管理,建立和完善了产权管理制度和产籍资料管理体系,通过产权登记审查确认核发证件,加强了城市房地产基础建设,依法保护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使房地产行业的地位作用明显突出,效果显著。截止1992年末,全省产权市场管理达国标8所,达省标37家。
五、住宅小区管理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全省现有住宅小区203个,通过评比,省级文明住宅小区48个,其中省级模范文明住宅小区21个,比上年增加37%;在48个省级文明住宅小区中有29个是单位产,占总数的60%以上;在1992年全国联评中,我省在全国28个文明住宅小区中占5个,全国8个模范文明住宅小区中,我省占2个,占全国总数的1/4,被建设部表扬的6位市长中,我省大庆市依佩发副市长榜上有名。
六、房地产经营实力发展壮大,经济效益明显增加。通过房改手段,全省住宅租金已从1992年9月起上调一倍,占整个直管公房20%的工商用房租金收入已占整个直管产租金的80%;哈市率先在今年一月调整了工商用房悬租金标准,上调幅度为87%,一年大约可增收房租1200万元,大大缓解了住宅维修资金的不足,并在房产维修企业中普遍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有效地解决了房产部门内部吃房租大锅饭的问题。(徐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