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建筑业工作综述
1992年,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5.7亿元,比上年实际完成增长27.2%。其中全民所有制施工企业和城镇以上集体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38.2%;完成单位工程14134个,施工面积121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7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比上年增长38.5%;完成国家和省重点工程37项,投资29.1亿元;全民所有制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17759元/人,城镇以上集体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13576元/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0.9%和33.3%;竣工工程合格率100%,优良品率37.98%,比上年提高2.64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省建筑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9.5%,国营预算内施工企业效益比上年增长1倍。亏损面明显下降。
一、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1992年加强对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能源、通信、重要原材料、水利、国防、电子工业及薄弱环节建设,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工程37项,完成投资额29.1亿元,完成计划的100%。重点工程建设速度快,质量好,投资省。七台河矿区铁力煤矿、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哈尔滨热电厂、哈尔滨铁路枢纽工程等12项工程全面投产和单项投产。七台河矿区铁西煤矿投产新增原煤40万吨,哈尔滨铁路枢纽工程哈南编组站解编能力可达9269辆,枢纽总运量9700万吨,对东北北部地区铁路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哈尔滨一大庆301国道133公里全线贯通。双鸭山电厂二期两台21万千瓦机组发电。
二、改革企业生产方式,项目法施工试点初见成效。1992年省建委举办一期项目经理培训班,参加学习96人,参加建设部项目经理培训班4人,经培训的100人均获得项目经理持证上岗证书。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五市进行了项目法施工试点。省建一公司,哈尔滨市一、二公司。牡丹江市一、三公司,佳木斯市二公司等7个公司14个工程,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进行试点,收到工程质量好、进度快、效益高的效果。如牡丹江三公司施工的桦林热电厂主厂房工程,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高33米,施工难度大。实行项目法施工仅用78天就完成主厂房框架现浇混凝土任务,质量优良,比定额工期缩短3.5倍,实现利润29.2万元,建设单位非常满意。
三、工程质量稳中有升。1992年对治理工程质量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对工程建设实行报建制度,工程项目登记的占在建项目92.1%;二是对建设单位基建管理班子实行资质审查制度,资质审查率为91.2%;三是统一施工工程技术内业标准,使施工单位有章可循;四是对全省421个混凝土预制场件厂资质进行全面审查;五是对101个工程质量检测站进行重新认证,认证率在40%;六是对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服务重点由大中城市转向质量水平较低的边远县区,对51个市县2000个在建工程进行了检查解剖;七是曝光劣质工程,对5项劣质工程公开曝光;八是对工程质量落实的屋面防水、水暖、电照等分部工程重点突破,工程质量检查点合格率达100%,优良品率40%。
四、实施建设监理制度成效显著。1991年全省组建建设监理公司。现有监理人员543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480人,占总人数的88.4%。先后组织8期监理人员培训班,145人参加,其中有90人获建设部颁发的“中国建设监理工程师证书”。实行建设监理的黑龙江省海伦糖厂、哈尔滨制药厂等54个单位工程,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总投资32.6亿元人民币、5300万美元,均取得明显经济效益,仅海伦糖厂就节省投资370万元,受到建设单位好评。
五、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科技进步。1992年制定了《施工企业科技进步、考核办法》,把科技进步列为企业经营承包的一项主要指标;推荐20项技术成熟、先进适用、效益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供企业选择应用;加大施工企业对科技进步投资力度,设立特种基金;按年完成施工产值的5‰计入成本,用于技术进步;推广节能建筑43.3万平方米、据基础建筑65.2万平方米、混凝土防冻剂3000吨和石灰晶和拒水粉等,节省投资1700万元。(单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