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刘永范:加大改革力度,转换经营机制,促进企业走向市场

加大改革力度,转换经营机制,促进企业走向市场
    省商业厅厅长 刘永范
    1992年,全省城乡市场商品丰富,购销活跃。全年社会商业国内纯购进总额389.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省内工业品购进174亿元,增长10.4%。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消费品零售额394.5亿,增长13.3%;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37.1亿元,增长4.2%。从城乡市场消费构成看,城市市场零售额2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县及县以下市场零售额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8.3%。商业企业改革力度加大。80%以上的企业实行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有200多户小零售企业实行“国有民营”;有7户三级批发企业实行关停转向。猪、菜产销体制改革也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变“管放结合”为市场调节。网点改造步伐加快。全年改造建设商业网点300多处,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建设批发市场34处。深入开展清理假冒伪劣商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巩固了国有商业信誉。
    1992年,全省商业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大改革力度,加速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促进了企业进一步走向市场。(1)全面推进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改革。到年末,全系统实行“四放开”企业达到80%以上,多数企业试行“四放开”后,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职工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在小零售企业推行“国有民营”。即由职工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包干上缴税费,商店统一管理。全年有200多户小零售企业实行国有民营后,收到了国家多收、企业多留、职工多得的好效果。(3)调整了部分批发企业的组织结构。有的实行司批零一体化;有的实行二三联营;有的化整为零,一站变多企;有的变批为零或零兼批;还有7户三级批发企业实行关停。(4)深化猪、菜购销体制改革。生猪,从6月1日开始全面放开购销价格。从运行情况看,生产稳定发展,到年末,全省生猪存栏730万头,出栏600万头,比实行“管放结合”前的1984年分别增长46%和33%。肉食市场异常活跃,鲜肉比重占90%以上。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全省有44个市、县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验”,有效地控制了病害肉上市。城市蔬菜,已有齐齐哈尔、鸡西、双鸭山、七台河4个市全部放开;其他市合同定购量缩减到10%左右,主要靠市场调节。从市场供应看,品种多、数量足、价格较稳定,而且甩卖冻烂损失大幅度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