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文:全面搞好农业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工作
全面搞好农业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工作
省供销社主任 李树文
1992年,全省供销社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全面搞好农业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扎扎实实开展扭亏增盈工作,各方面工作又有新的进展。
(一)商品购销全面增长。商品购进总额完成94.9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农副产品采购15.7亿元,比上年增长 17.1%,废旧物资回收5.9亿元,比上年增长46.9%。商品销售总额完成104.7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生活资料供应26.3亿元,与上年持平,生产资料供应16.2亿元,比上年增长4.2%,供应出口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大品种粮油收购112.6万吨,比上年增长16.4%;供应化肥215万标吨(市县部分),比上年增加19.2万标吨。
(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发展。在全面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的同时,重点抓科技服务。年末,全省庄稼医院总数已达831个,比上年增加255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500万亩,比上年增长23.4%。乡村技术服务总站已达1802个,比上年增加300个。搞新品种试验、示范28项,建试验、示范站124个。全省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培训农民18万人次。另外对部分村级经营网点进行改造,增加科技、信息、维修、加工、储运等服务功能。
(三)市场体系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年末,全省已建立果品、粮油、服装、旧物等批发市场81个,其中较大规模的有省果菜副食批发中心,佳木斯、鸡西、鹤岗果品批发市场;另外,全省供销社注重搞活城镇大中型商场,开展批零兼营,把工厂、个体商户引进店内,开展竞争,既扩大了店内营业收入,同时也扩大了对外影响。鸡西贸易大厦,商品销售、实现利润,居全国供销社系统大商场前二十名之列。望奎县供销社投资500万元,建立一处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的“望奎商业城”隆重开业。
(四)转换经营机制有突破性进展。年末,全省供销社推行“四放开”企业已达1518户,占企业总数76.8%;推行“四放开”改革网点7540个,占网点总数70%。另外,在基层小门点推行“租壳卖瓤”和“租台卖瓤”改革,其中“租壳卖瓤”供销部2320个,“租台卖瓤”企业298个,承租柜台6000节。绝大部分企业扼制住了亏损,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收入。全省推行了“放鸟出笼”,即职工以个体经营方式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企业收取一定管理费。1992年,全省“放鸟出笼”人员近一万人,仅此一项可节支增收2000万元。
(五)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全省供销社系统有20多个市、县供销社和企业开展对独联体的易货贸易,当年实现过货10460万瑞士法郎,比上年增加1.5倍。其中省供销合作国外易货贸易公司实现过货7500万瑞士法郎,占过货总额71%,比上年增加90%,过货量居全省第四位,省级公司第一位。省供销社还在俄罗斯开办了两家独资公司和两户独资合资商场。新办的伟百适制衣有限公司,草龙湾饮品有限公司,香捷饮食品有限公司,东方高福皮革有限公司,星河复合肥有限公司,望鸣伞业有限公司等六户合资企业已全部开业。与中国南光有限公司合作,在哈尔滨成立了中国南光公司哈尔滨业务部,全方位开发国际市场格局正在形成。
(六)扭亏增盈工作基本达标。通过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广开财源,增加收入,落实责任,紧缩开支,等等,扭亏增盈工作有一定成效。年末,全省供销社系统剔除增提商品削价准备金1767万元这一因素,亏损单位亏损金额为6382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73万元,下降12.03%。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扭亏目标。全系统盈亏相抵净亏损2654万元,剔除增提商品削价准备金、增加各种补贴、双退人员增加支出、简易建筑费增加等不可比因素,可盈利1716万元。
1992年,一些问题和矛盾障碍着供销社的发展。一是历史包袱沉重。全部历史包袱10.6亿元,每年支付银行利息8000多万元。全省双退人员3万多人,每年开支6000多万元。二是亏损单位扭亏步履艰难。全省亏损单位663户,占全省企业总数三分之一,绝大多数是多年亏损老大难企业,起死回生难度很大。三是改革还不够全面深入。县以上联社转变经济实体还没有完全到位,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步伐不快,企业活力没有真正挖掘出来。四是进入大市场,参与大流通意识不强,一些市县还固守本地小市场,只抓传统品种经营,不去开发国际市场以及其它市场,买卖越做越小,盈利水平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