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粮食系统多种经营见成效
在粮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全省粮食系统积极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改变过去单纯经营粮食的观念,面向市场,拓宽经营门路,实行养、种、加、运、服、劳多业并举,多种经营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特点是:1.全面启动,覆盖面大。全系统不论企业大小,条件优劣,都把发展多种经营作为本企业的出路,从领导到职工提高对发展多种经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转变经营战略、发展多种经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现在多种经营网点已覆盖全省,出现了网点密布、项目增多、热头看好、效益喜人的新局面。2.广“联”巧“借”,拓宽进财门路。各地围绕本业上服务,跨行跨业搞开发,注重引联,带动项目发展。联牌联营、借钱借名,促进粮食系统多种经营项目上档次、上规模、增效益。鸡西、佳木斯等市引进外资建商厦、酒店,效益显著;伊春市粮食系统同天津“狗不理”包子铺、哈市“老都一处”饺子馆联牌经营,生意兴隆;双鸭山粮食系统引进山西、四川等地风味小吃深受顾客欢迎,小吃店门庭若市。各地还采取多种形式,多方吸引资金,广辟资金渠道,为发展多种经营增强了造“血”功能。3.注重科技,积攒后劲。在发展多种经营项目上,各地由过去的盲目发展逐渐向科学论证、科技投入上转变,克服了上项目的随意和趋“热”现象。一些起点较高的项目投产,一批文化附加值较的商品投入市场。哈市的精装色拉油、尚志一面坡粮库的豆花、大兴安岭的果品汁饮料、鹤岗的声控锁、鸡西的系列面粉等等,投入市场便成为抢手货。这些靠先进科技发展起来的项目已成为全省粮食系统发展多种经营的示范,并必将会成为全系统发展多种经营的总趋势。到1991年底,全省粮食系统多种经营实现利润9078万元,比1991年的7342万元增加了1736万元。多种经营流动资金达25298万元,比上半年的19792.20万元增加了5505.8万元。固定资产到年底已达52440万元,比上半年的37500万元增加了14940万元。从业人员已达到55067人,比上半年的41158人增加了12909人。经营网点达到5992个,比上半年的4982个增加了1010个。(张占华 宋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