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搞好口岸工作
199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对外开放黑河等四个边境城市的通知》下发后,哈尔滨海关立即在全关区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海关支持沿边扩大开放,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振兴黑龙江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考虑地方要求和龙江实际利益的基础上,海关草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边境经济合作区进出口货物管理办法》,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5月份,为了有针对性地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决定》,海关还专门向各级地方政府及企业公司发函征求对改进海关工作的意见。省委书记孙维本、副省长杜显忠作了批示,肯定了这一做法。在实践中,海关一方面增强参与意识,一方面实事求是、妥善灵活地处理实际问题。
首先,支持建设新口岸。1992年,黑龙江沿边七个未正式开通的开放口岸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海关都以主人翁的姿态,派员考察了解情况,帮助论证方案、搞规划设计。为了支持地方在口岸建设的同时取得经济效益,海关采取灵活措施,对经省政府批准的临时过货,抽调人力完成监管任务。适应口岸建设的要求,海关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抽调干部先后成立了哈尔滨海关驻齐齐哈尔监管组,以及密山、虎林、嘉荫、抚远、萝北五个海关筹备处。
其次,积极解决口岸压车压站问题。1992年,绥芬河口岸曾一度严重压车压站,高峰时站存车几百辆,几乎将站线堵死,直接影响了同俄罗斯的贸易,对此海关采取积极措施,一是加强对现场工作的领导,坚持关、科领导现场办公制度,强化调度指挥,防止因海关原因造成货物压车。二是对进口手续不全的货物灵活处理,坚持货物随到、随验、随放,改变过去票证齐全才能接受报关的老做法。如对进口的农用物资、钢材、木材、棉花等生产物资,进口时不能提交许可证的,可凭保函先予放行,后补手续。此外,海关改革监管工作,突出监管重点,改变过去全局检查的办法,对出口货物实行预审制度,降低查验率,对一些申报清楚的,直接验单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