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树人:全省信息、咨询业发展初具规模
全省信息、咨询业发展初具规模
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 董树人
1.我省信息、咨询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据1992年底统计,我省现有全民、集体、个体信息机构1900多个,从业人员7万多人、有大、中、小型计算机近百套,微机1.4万台左右,固定资产原值4亿多元。从信息、咨询业的性质看,行政、事业、企业这三种类型都有。目前,事业型信息、咨询机构又居多数,但也出现了多数向企业化过渡的趋势。在1900多个信息机构中,已有近千家取得了对外开展有偿服务的资格,从业人员近4万人,注册资金1.5亿元。
2.行业分系统发展迅速。全省已有40多个厅局建立了信息机构和行业信息网络,信息队伍1160多人,网络兼职人员8700多人,微机8000多台,传真、电传机250多台。其中电力、统计、财政、铁路、银行、邮电、商业、海关等行业部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
3.全省经济信息主系统建设初具规模。省、市(地)、县三级信息中心机构及网络组成了我省经济信息主系统。1987年10月省经济信息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省信息系统建设的新阶段和信息、咨询业发展管理的深化。目前已有14个市(地)、66个县建立了信息中心,拥有各类技术装备220多台(套),信息队伍500多人,大专以上学历的329人,占有65.9%,信息市场30家,正在筹建的10家。我省信息主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其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力量成为带动我省信息、咨询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4.各行业信息分系统积极承担本行业和部门的统计、信息、计算机应用等业务,为本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近二年来,一些行业系统和信息企业及信息专业户面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咨询服务,促进了信息的流通和信息商品化、社会化的发展,为我省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5.省经济信息主系统开展了大量工作。坚持为宏观服务的方向,把为宏观决策、宏观调控和计划工作服务作为主要任务,基本建成了全省宏观经济预测、监测网。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和二年滚动经济预测工作日益规范化、程序化,精度不断提高。各级中心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宏观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取得进展,有效地促进了国家推出的固定资产投资、生产调度、技术引进和国外贷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设计开发了省政府下达的宏观预警和市场动态反馈系统。为省委、省计委、省经委等单位OA工程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围绕国家、省及地方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经济问题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对策研究,提出了一批有价值的分析研究报告。
6.为企业转换机制,进入市场的微观经济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导向信息。全系统现创办各类信息刊物100多种,信息网络幅射全省和国内大部分地区。几年来收集传播了大量信息,为大中型企业搞活、小型企业扭亏增盈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贡献。仅1991年,我省信息主系统各单位共联系企业700多户,重点服务了200多户。为企业推销积压产品40类200多种,价值3090万元;引进资金960万元;引进技术170多项,使企业增加产值1880万元;对俄边贸签约410万瑞士法郎,创汇92万美元。为广大农民购进化肥2000多吨;推销农副产品4387.6万斤;引进优良品种30多种,使1000多户农民脱贫。
7.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先后在俄罗斯海参崴市和我省黑河、绥芬河、同江、密山、富锦等口岸城市建立了办事处、公司和信息点,为建立边贸信息网做了基础准备。进一步发展完善了粮油网,引进了“联合信息网”,与省电台合作开发了“市场导向信息”网,并陆续向省内外用户提供服务。与省电台合办了《企业与市场》专题节目,举办了信息员培训班,起草了《黑龙江省信息市场组建方案》,举办了全省首届信息交流交易大会。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发育中的我省信息市场出现了比较活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