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军:1992年省科协工作新进展
1992年省科协工作新进展
省科协副主席 陈世军
1992年,省科协把科协的工作纳入面向经济、服务经济、长入经济的轨道,从实际出发,积极发挥科协团体的独特优势,为振兴龙江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发挥学术组织智力群体优势,为领导科学化决策当好“外脑”
(一)根据我省实际开展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研讨,为制定全省农业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由省科协牵头,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省农牧渔业厅参加联合召开了“全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研讨会”。对农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县域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决策建议,得到了省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佳木斯市科协组织农科学会和省农垦科学院的专家,围绕农业一年受灾一年恢复的目标,开展献计献策活动,为佳木斯市制订农业近期和长远发展优质高效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为了进一步探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水利和水土保持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省科协协调组织了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和黑龙江省水利学会、黑龙江省水土保持学会,选派了28位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组成的考察团,对我省境内的松嫩平原进行了水利、水保学术考察,行程3000公里。通过考察,对松嫩平原地域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以及如何进一步开发治理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就尽早在齐齐哈尔修建尼尔基水库向水利部提出了建议之后,省科协又组织省水利、环境科学、北部引嫩工程管理处等七个单位的专家和科技人员,对北部引嫩工程地区所属的部分市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术研讨。对北部引嫩工程16年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发挥北部引嫩工程的综合效益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开发利用该地区资源决策创造了条件。
二、依托科协组织网络,广泛发动科技工作者,为促进大中型企业技术进步和乡镇企业发展服务
(一)持续深入开展“讲思想、比贡献”竞赛活动。1992年,在599个厂矿企业中,动员13万名科技人员围绕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节能降耗等内容,按照“3213”目标,广泛地开展了竞赛活动。共提出科技建议46916条,实施25056条,完成科技攻关项目4415项,增创经济效益6.9亿元。省科协1 992年直接抓的30个重大节能降耗项目和一个节能试点市牡丹江,取得经济效益2920万元。
(二)在企业中通过典型示范,推动“有奖技术招标”、“百题攻关”、“难题招标”活动的广泛开展。1992年初,省科协抓住哈尔滨化纤厂依靠科技进步,使企业由累计亏损1000万元发展到年创利税1000万元的典型,在哈尔滨化纤厂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了该厂科协围绕企业生产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有奖技术招标”活动的经验和作法,并确定在哈、齐、牡、佳、大庆五市的十个大中型企业作为我省开展第一批“有奖招标”、“技术承包”的试点。同时,牡丹江市和齐齐哈尔市科协组织开展了“百题攻关、难题招标”活动,均取得明显的效果。
(三)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科技力量优势,扶持中小、乡镇企业发展。1992年,省科协和牡丹江市科协、牡丹江市乡企局牵线搭桥,邀请了省城27个大专院校与可科研单位的80多名专家赴牡丹江市,与该市50个乡镇企业举行科技洽谈、项目对接活动。
(四)引导企业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省科协和省经委在第三届全省“讲、比”表彰奖励活动中,从338名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组织工作者中选出10名标兵,每人奖励现金1000元。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对10名标兵事迹进行了系列宣传报道,从而为重奖有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发挥厂矿工程技术人员在科技兴企中的骨干作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以普及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为“科技兴农”服务。
(一)持续开展“科普之冬”活动。“科普之冬”是深受我省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科普活动。1992年省科协会同广播电视厅分别在省电台、省电视台开办了科普之冬专题节目,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讲座40余讲。各地也在广播、电视台开办了“科普之冬”专题节目。使全省上下,尤其是广大农村,形成了学习科技、应用科技、依靠科学技术奔小康的好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在活动中全省共组织科技培训54405班次,举办科普讲座报告会18331场次,传播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累计2192项,推广工业新技术累计2105项,参加人数达1031万人次。
(二)开展科学致富创高产竞赛活动,促进高产实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1992年在抓高产“大王”竞赛活动中,重点推广普及了全省10367名各类高产大王的高产实用技术,使38639户农民掌握2~3项高产技术,创经济效益1.07亿元。
(三)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研会)作用,使其步入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轨道。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现有14041个农研会,166697名会员,分布在全省69个县(市)、1000多个乡(镇)、10000多个村屯,联系100多万个农户,在传播新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农村专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深化“科普村镇”建设,努力实现村镇建设的整体功能。科普村镇建设,是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几年来,全省科普村发展到3237个,科普乡镇301个。我省的经验和作法得到了中国科协的肯定,并在去年中宣部和中国科协召开的“讲、比、建”的经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我省的经验。由于该项活动的效果显著,在全省贯彻落实国家“讲、比、建”经验交流绥化现场会后,决定将其纳入文明村镇建设系列,成为文明村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实现村镇建设的整体功能打下了基础。
(五)加强科技教育,培育科技后备人才。1992年,全省共组织青少年科技培训班156次,培训科技辅导员2265名。先后与省直有关委办厅局和学会联合开展了各种青少年科技知识竞赛、环境知识竞赛、五小发明等科技活动。同时.完成了与联合国儿基会第四周期合作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并加强了对联合国合作项目受益县的管理。为提高青少年的智力、启迪思想、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强“五爱”培养后备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继续搞好科协宣传工作,努力为基层、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开展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主旋律的系列宣传报导活动。去年初,会同省委宣传部、省科委成功地组织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全省知识竞赛,共吸收近百万人参加,通过省电视台向全省传播了决赛实况,从而广泛地宣传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的思想。哈尔滨市科协还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高新科技知识科普月活动,举办了高新科技知识展示、讲座、专题学术研讨、国外高新科技录像展播和高新科技咨询等活动;并在哈工大、船舶工程学院、电工学院分别举办了高新技术成果展览交流及推广,吸收了各区、县(市)科技成果采购团赴三院校进行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