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科教兴省工作取得新成绩

199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省之路”,省七届人大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政府《关于科教兴省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方针的决议》。这些为全省科技兴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科教兴农起步阶段的任务已完成,成效显著。一是粮食生产稳定登上一个新台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提高。1992年在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情况下,又夺取了大丰收,粮食总产达到473.3亿斤。在实施“丰收计划”的基础上,大面积开展以农业技术集团承包为主的高产攻关,在四大主要粮食作物实行适应当地条件的模式化栽培的情况下,使单项技术的组装配套形成了综合效应,极大地发挥了增产作用。二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深层次推进,拓宽了科教兴农的领域,向农林牧副渔和农村各业全方位进行。三是农科教结合全面启动,推进了农村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四是初步形成科教兴农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科技投入的经济效益比较明显。
    二、科教兴工在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加速企业技术改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对推动全省工业形势进一步好转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一,全面完成了1992年科教兴工的任务。一是完成了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计划。实现新产品产值22.9亿元,利税3.5亿元,技术改造项目年度投资20.5亿元,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降到3.55吨标煤。二是进一步加强了产品的质量管理。全省产品监督检测合格率比上年提高2.44个百分点。三是加强了教育培训工作。有4.5万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继续教育。第二,改善了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的推进机制,贯彻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推行了企业技术进步考核制度;招商引资加速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制定了12个“一条龙”计划,使技术进步的各个重要环节有机结合,取得了综合效益。第三,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制定并下发了《推进科技成果转让十项优惠政策》;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撑体系;着力解决了科技与经济结合中出现的问题。
    三、科技面向经济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取得了新成效。培育和发展了技术市场,建立健全了技术市场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辟了信息流通渠道,探索了培育外向型技术市场的途径;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速度。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进区企业343家,项目投产407项,完成工业总产值2.9亿元,利税3554万元。大庆高科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国家批准,当年投资1.37亿元,到年末已实现技术工贸收入4728万元,火炬计划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星火计划围绕农村区域性支柱产业和星火密集区的发展,突出重点,加强了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大力组织了技术交易活动,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政策导向,宣传舆论、试点示范为科教兴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省到各地市县及省直有关部门围绕着科技兴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全省经济登上新台阶,制定出了一批有关政策规定。其中,有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的政策;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的规定;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规定;推进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发展的决定;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扩大信息交流的实施办法等。各新闻单位普遍开辟了专栏、专题,增加了科技的报道量,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教兴省意识。省直有关部门根据科教兴省的总体方案,抓了各种类型的试验点、联系点、示范点等,都取得了很好成效,起到了示范辐射和典型引路的作用。(马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