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三江—松嫩平原科技开发成效显著

我省三江—松嫩平原区域开发工作,是按国际科技合作、国家科技攻关、省内科技开发三个层次开展的,已形成了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有机结合整体,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国际科技合作为三江平原开发做出贡献。中日科技合作的“三江平原农业综合试验站”项目已进行了7年。这项以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以增强研究手段为前提的国际科技合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共开展了农业和水利方面的12个课题,25个大项目,40个中项目和89个小项目的研究,进展顺利。取得了不同灌溉方法适用参数的确定和分区,耐冷性品种培育方法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和系统资料。已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人工气候室。水利试验场和中型计算机系统。
    二、松嫩一三江平原科技攻关成效显著。“八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地农业综合发展研究”设九个试区(我省七个试区)两个专题,分解为40个子专题,参加攻关的有47个单位,648名科技人员,累计投入21890个工作日,建立试验基点13个,落实攻关面积9.7万亩,示范面积43万亩,单项增产技术在松嫩三江平原地区结合农业开发落实推广面积310万亩。三江平原各类型区,在“七五”攻关基础上,突出了四个重点:一是突出“水”字,重点解决由水引起的洪涝、渍害及间歇干旱引起的危害,实现地表、地中、地下“三水”联用,除涝防旱;二是突出“土”字,在采取机械、生物、耕作措施改土,治理土壤湿、粘、冷、板的同时,在“增肥”上狠下功夫,治理与增肥地力相结合;三是突出“适”字,在试区内,进行“选择适宜种群及高产农艺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四是突出“综合”,在试区采取多种途径,搞好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节粮型、高效、生态农业,以牧养农,提高土地生产力。在松嫩平原黑土带设的农业结合发展研究试区,以调整种植业结构,农牧结合综合治理“薄层黑土”“低平多涝地黑土”“高台退化地”黑土配套技术为突破口,在试区开展了作物稳产高产栽培体系的研究,已着手建立以粮食为重点的高生产力复合生态模式。
    三、“6626技术开发计划”的实施,为农业开发建设提供了示范。1991—1993年度农业技术开发的总体系安排是,结合省农业开发建设计划,在松嫩三江平原建立六种类型开发小区的技术示范,进行六个方面技术成果示范推广,完成二十六项技术集团承包项目,即“6626农业技术开发计划”。会同省农业开发办,在19个县的23个开发小区中,落实六种类型开发小区技术项目9项,六个方面成果推广项目16项及二十六个技术集团承包项目(已完成)。参加技术开发的科研单位和院校13个,科研人员210多人,完成技术开发面积19.5万亩,示范推广面积37.4万亩,已增粮食3010万公斤,增加效益1806万元。
    以四大作物高产技术开发为主的六个方面技术成果推广分布在12个开发小区内,针对新开发小区土地资源未被利用或利用不合理,不充分问题,将已取得的成果综合组装,在开发小区试验示范。其中,水稻40450亩,平均亩产433公斤,亩增产109.5公斤,总增产436.万公斤;大豆67000亩,平均亩产1 73公斤,示范推广15万亩,半均亩产147公斤。(张桂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