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全省科普工作概述

一、普及科学技术,振兴全省农业经济。1992年省科协在全省农村继续深入开展了科技致富创高产竞赛活动。全省有各方面高产能手10367名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广泛传播各种农业生产技术,使全省掌握2~3项高产农业技术的农户达到386390户,创造经济效益1.07亿元。
    二、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推动城镇和林区科普工作发展。1992年,全省共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各种科技资料1700多万份,组织科技人员到基层服务达28900人次,提供技术方案193万多份,放映科技录像10.1万场次,拍摄农业生产专题片9部,组织科普讲师团285个,科技致富报告团222个,技术服务小分队988个,举办科普集市500场,科普展览4370次,举办街道科普培训班1 712次,推广科普成果119项,创经济效益1230万元,评选和奖励先进单位105个。通过宣传,全省各城镇乡企工作者、广大林区职工和群众普遍增强了科普意识,促进了“农村科技致富创高产竞赛活动”、“比服务、比竞赛”、“创建科普乡(镇)活动”,对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全省林区有47个林业局281个林场,135个苗圃,49个林机厂举办了745次培训班,集训10万多人次,推广科普成果86项,创经济效益935.5万元。
    三、普及科学知识,培育青少年人才。1 992年,省科协与省教委共同在全省中小学校中开展了科技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辅导员培训班156次,培训科技辅导员2265名。在农村青少年培训中,省科协和八个省直厅局单位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农村青年奔小康科技知识竞赛活动。各市、地决赛后,选出六个队在省电视台演播厅举行电视大奖赛。1992年,省科协与联合国儿基会开展了科技培训协作项目,在全省—个中心、二个示范县、十个受益县开展了各种科技培训和示范活动达200多次,使40多万青少年受到教益,从而改善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了智力、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增强了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能力。继续举办农村致富函授大学,提高农民素质,扩大农村致富途径。1992年省科协与省民政厅联合办学,努力开发贫困户的智力,提高广大农民的劳动素质,为他们进行科技补血。1992年度又招收学员20000名,有九个县已正式开学,这项办学活动对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加快科普改革步伐,完成重点包扶任务。按照省政府《关于省直单位包扶重灾县(市)的通知》精神,省科协同省教委、省建材局对绥滨县进行了包扶工作。根据绥滨县受灾的实际情况,结合科协自身的特点,具体做了如下工作:1.组织科技扶贫服务队,深入实际,送科学技术到农户,帮助农民解决救灾脱贫的实际困难。省科协和鹤岗市科协一起组织20多名专家科技扶贫工作队,深入到八个乡镇20多个村屯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农村实际需要,开展了60多场科技讲座,播放30多场科技录像,使3000多名农民受到教育和得到实际帮助。2.改善科普工作条件,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经济效益。绥滨县科协,过去由于工作条件差,影响了科普工作的正常开展。这次采取扶贫先注血的办法,从改善科普丁作条件入手,为该县配备一台科普车,为保证深入基层进行科普宣传和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为县科协投入54厘米彩电一台、录像机一台、放像机二台、收录机一台、照像机一台、科技录像带20盒,从而彻底改变了县科协一穷二白的面貌,为县科协常年深入农村大力传播先进科学知识和各项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经济效益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科技扶贫工作使灾区的人均收入和户均收入都超过了省政府规定的指标,圆满地完成了省政府分配给省科协包扶贫困县的任务。(阂世忠 李树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