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攻关综述
1992年在原有“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实施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加强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高新技术攻关及产业化方面的研究。
一、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提高效益方面的研究。1992年在已有育种基础上,又选育出了经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玉米新品种:龙单10号;小麦新品种:克旱2号;水稻新品种:东农416;大豆新品种等共23个新品种,超额完成年初计划任务15个新品种的53.3%。围绕着新品种的选育还开展了单项优质增产技术,综合高产栽培模式和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有些项目完成的比较好。农艺和农机结合的农机各项目进展也比较顺利。目前有6个项目进入鉴定验收的准备阶段,有些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如“度截面角状管式谷物烘干机系列研究”已全部完成,此项目已在黑龙江、吉林、内蒙、江苏、浙江、天津六个省市推广了92套,创经济效益1200万元。
二、增加各种肉类和禽蛋丰富菜篮子方面的研究。增加各种肉类和禽蛋,发展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将丰富菜篮子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此,主要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饲料报酬高的草食动物和鸡鱼等新品种的选育,二是节粮型高效益的饲养技术。三是探辟粗精饲料资源途径,饲料科学配方。四是加强畜禽鱼主要疫病防治技术研究。通过全面检查,研究项目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阶段结果。如新育成的“滨白548蛋鸡”72周产蛋280枚,总蛋重16.5-16.8公斤,均超额完成了科委下达的产蛋260-270枚,总蛋重15-16.2公斤等项招标任务。同时还建立了新滨白鸡繁育体系,一级种鸡场15处,二级种鸡场105处,并在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山西等省市建立了多处父母代种鸡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防火灭火方面的研究。林业是生态系统的支柱,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重点围绕解决资源危机,开展了红松、樟子松、落叶松、多层次连生长产林方面的研究;以阔叶树为主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营造方面的研究;高寒地区优质苗木和造林技术方面的研究;林副产品多层次深加工研究。各项目均按计划合同进行,有些项目进展比较好。“HRC制剂的研究”对提高苗木保存率、促进幼树生长有明显效果,今年除在黑龙江省应用外辽宁、吉林都来要这种制剂、产品供不应求,今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落叶松人工胶合板开发利用研究”研制的产品具有强度大,变形小,耐寒,防火,防腐,使用周期长成本低等特点,深受线路保养和建筑施工单位的欢迎和需求。森林防火灭火开发基金项目,主要研究林火预报、监测、扑救、阻隔、决策指挥五大系统。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协同攻关,到1992年已有22个子课题通过了鉴定和验收,80%的鉴定验收项目达到先进水平。同时森林防火基金成果已在全国林区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已开发生产风力灭火机4万余台,轻型消防水泵几万台,阻燃服装1.7万套,阻燃帽2000多项,便携式轻便配套灭火工具2300套1.8万多件,灭火水枪3000多支,点火器5000多个等等。
四、农业高新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农业的高新技术攻关,目前主要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安排主要以农业、畜牧业的科技开发与应用研究为重点,同时考虑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在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方面,主要抓了牛胚胎移植与性别鉴定技术研究,大豆小麦定向培养与抗病育种研究,蔬菜组织培养等。经研究牛胚胎移植成功率达70%,性控研究可使母畜比例达70-80%。大豆开展了外源DNA导入技术研究,将野生大豆DNA导入到栽培大豆中,定向培育,使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1.5%,同时将绥农8号、黑农26的杂交后代熟期提高7-10天。这项技术将提高大豆的品质,改变熟期,提高产量和效益,同时也开辟了新的育种方法。蕃茄、白菜、甜菜等生物技术育种均取得了较好进展。全省第一个农业火炬计划项目“脱毒种薯的开发和应用”正在实施中,黑龙江省农业高新技术围绕规划已提出了初步方案。 (周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