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取得较大进展
1992年,我省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取得较大进展,全省少数民族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数已由1990年占全省普通高中阶段少数民族在校生人数的5%,发展到1992年的14.8%,若加上中师、中专和技工学校的少数民族在校生,其比例可达35%。同时,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民族中等教育结构,提高了办学水平。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大力发展民族职业技术教育。1.在密山、宁安和汤原单独设立了少数民族农职业中学;2.五常县朝中、齐齐哈尔市朝中、延寿和尚志朝中举办了职业班;3.海林市在汉族职业中学举办了民族班;4.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乡(镇)单独成立了成职联校或办“燎原”中专班;5.部分民族学校毕业生每年升入当地汉族职业中学学习;6.在普通民族中学实行初、高中后期分流教育,举办外语等语言班,送韩国搞劳务输出。目前,全省少数民族职业学校或班共开设农学、畜牧、园艺、农田、家电、汽车修理、财会、服装裁剪、幼师、文秘、日语、英语、俄语等13个专业。有的学校(班)还针对当地经济建设的急需,开展了农药使用、新菜籽种植、实用技术推广等短期实用技术培训,推动了掌握科学技术脱贫致富。(毕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