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92年全省文化工作概述

1992年我省文化工作在艺术创作、农村文化、文艺为经济服务、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法规政策制定方面均有新的突破。我省文化战线广大职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指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深化改革中勇于探索,使全省各项文化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年我省文化工作积极与经济贸易、旅游观光、科技展览等活动紧密结合,为实现“文艺搭台、经济唱戏”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哈尔滨市举办的第四届冰雪电影艺术节、大庆市举办的石油文化节、佳木斯市举办的三江国际旅游节、伊春市举办的森林文化节、牡丹江市举办的镜泊湖金秋艺术节、齐齐哈尔市举办的观鹤节以及在鸡西举办的东部七城市第五届艺术节和在黑河举办的西部四市地第四届艺术节。特别是第三届天鹅艺术节暨第二十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与1992年中国哈尔滨地方边境贸易洽谈会同时举行,在9天时间中,30台节目共演出109场,观众达10万余人次,尤其是规模宏大的开、闭幕式,吸引了数以千计洽谈会来宾和省内数以百万计的.广大人民群众。这次艺术节不仅促进了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而且使更多的中外来宾通过文艺这个窗口,了解了黑龙江,提高了我省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促进了我省经济贸易的繁荣。
    艺术生产和艺术创作也获得了大丰收,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天鹅艺术节,推出一大批思想和艺术价值较高并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剧(节)目,对教育和激励人们投身四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话剧《北京往北是北大荒》、《女大十八变》、《大荒野》、《魂系鹤乡人》,评剧《大山里》、《金兀术》、《半壁青山》、龙江剧《关东乐-》,歌剧《安重根》,京剧《尚志悲歌》,歌舞《大荒歌》,儿童剧《少年毛泽东》,木偶剧《丹顶鹤》,地方戏《傻子相亲》等,涌现了一大批文艺新人,培养锻炼了队伍。在此基础上,又组织了地方戏《傻子相亲》、《姜须搬兵》、《双送礼》、《马红眼上当》、《猪八戒新传》、《追妻》等两台、13个剧目,话剧《北京往北是北大荒》、《女大十八变》,评剧《大山里》、《金兀术》四台剧目集中晋京汇报演出,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作是黑龙江的第二次“集团军出击”,又一阵“黑旋风”。
    广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普及,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地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具有我省特色的各类创作群体有了较大发展,“文化先进县”建设工作在全省各地较为普遍地开展起来,全省农村文化工作暨边境文化长廊建设也已铺开并将做为今后的重点来抓。
    一年中,我省电影发行放映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得十分紧密。组织了冰雪电影艺术节、影星影片回顾展、优秀影片评选、农林科教电影汇映等活动,共投入710个节目,7136个拷贝,放映179211万场,观众达7811万余人次,放映收入365万多元,发行收入216万多元。评选出省级先进集体165个,先进个人201人,国家级先进集体70个,先进个人135人。较好地完成了全省电影发行放映四项主要业务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显著。
    这一年还是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更加活跃的一年,应邀派出省京剧院、省杂技团、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哈尔滨少儿歌舞团、佳木斯京剧团、密山市艺术团、黑龙江戏剧家小组等25个演出团体和访问团组赴美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访问、考察活动,均取得了圆满成功,还先后接待了日本、美国、保加利亚、俄罗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14个团组来我省的演出和文化考察交流等。
    这一年继续清理整顿了我省的文化市场,并根据《黑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起草了《黑龙江省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管理规定》、《黑龙江省营业性演出管理规定》,积极开展了“扫黄打非”工作,在全省进行了大规模的检查,共收缴各种违禁书刊等印刷品192600万册,音像制品31388盘,使文化市场得到了净化。
    全省的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企事业经营管理也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有了新的发展。一年中全省共新建维修和改造了32个文化设施项目,总投资1519万元。以文补文,多业助文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总收入由原来全国的第20位上升到第16位,纯收入由原来的第19位跃居第1位。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文化事业经费的不足。此外,我省的艺术教育、艺术理论研究,文艺史志集成编著和文化科技研究等各项文化工作也都有新的起色。(鸿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