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我省老龄事业发展迅速

我省老年人的工作,早在50年代就已开始并逐步建立了退休劳保和公费医疗及农村的五保体制。但提出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将它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工作,广泛建立老龄工作机构,全面开展老龄工作和老龄问题的调查研究,继而发展成为一项新兴的事业,则是从1982年联合国召开“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之后,国务院提出“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要求开始的。四年来,我省老龄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方针,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重点,紧密依靠社会各部门的支持与协作,经过各级老龄工作者和许多老同志的艰苦不懈的努力,使全省老龄工作得到蓬勃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我省老龄委成立后,通过会议、报刊、电台、电视和《黑龙江通讯》、《情况通报》、《调查研究》、《参阅文件》等传播媒介向全社会明确提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并提出了我省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大,经济承受能力薄弱,产生的影响大的特点。为了大力开展评论宣传,提高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省老龄委先后创办了《老年报》、《老龄通讯》、《北方银潮》等报刊杂志。省内部分地、市还录制了反映老龄问题的专题电视片和电视剧;创办了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老有所为精英奖、敬老好儿女金榜奖表彰活动。1987年省老龄委、省委宣传部、组织部、人事厅等20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开展“宣传月”活动,从1 988年我省确立了老年节,每年各地都开展了广泛的庆祝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的道德风尚。省政府还制定了《全省老龄事业五年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得到了社会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二、对老年社会保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农村老年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从1989年各级老龄委配合各级民政部门,对农村老年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总结了一批典型,进行了交流。各地根据本地的不同经济状况,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办法,经济承受能力比较大的实行了退休金制,承受能力较低的实行了不同年龄、不同金额的养老补贴,还有些地方实行了养老储蓄的养老保障。现在,从实行老年社会保障十几个村已经发展到一千余个村。目前,还在我省一些市、县进行老年社会保障试点,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推行老年社会保障的同时,各地多方筹集资金,在城乡积极兴办老年福利设施。老年公寓,老年医院、老年活动场所相继建立,为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老年科学研究工作得到发展。为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起到很大作用。自省老年学学会成立后,目前全省已有一多半的地、市和一部分县成立了老年学学会,组织发展了一千余名会员,成为老年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省老年学学会召开了四次老年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210篇,有3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有10余篇论文在全国各种老年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出版了8本论文集和专著。有5位老年学会成员出席了在日本召开的亚太地区老年学术会议,有3名同志在国际讲坛上宣读了论文。省老龄委和部分地市承担了联合国援助中国10省市城乡老年生活状况抽样调查P22项目,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好评。
    四、老年群众组织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目前,全省有老年大学100余所,遍布城市和乡镇,共有1万余名学员在老年大学再学习。许多老年人学到了知识和技艺,陶冶了情操。老年书画研究会成立以来,多次举办书画展和笔会,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老年人的书画技艺,交流思想、艺术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有许多作品在国际上展出,获得了荣誉。(刘宝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