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予大庆市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在大庆油田长期开发建设中,军队和地方相互支援,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的亲密的血缘般的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庆市委、市政府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把双拥工作作为市政府的自觉行动,列入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不断提高双拥工作规模效益。市里成立了由市政府、军分区、驻军部队主要领导参加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区、乡(镇)及企事业单位成立拥军优属组织2000多个,制度落实,活动经常,为部队和优抚对象做好事办实事。引导企业把拥军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开创和提高企业拥军的规模效益。一是军企挂勾对口帮,一包到底。全市组织122个企业与军(警)结成133个互帮对子,做到一个县团级企业包一个连(中)队。从生活上、物质上帮助部队正规化建设,实实在在地解决困难。自1987年以来,企业为部队办实事559件。二是集中解决部队重大难点问题。几年来,大庆用于部队营房、办公楼、训练场、弹药库等基础设施投资6000多万元。驻军81423部队的营房以漂亮、舒适、优质获沈阳军区营房评比第一名。三是真心实意千方百计为部队排忧解难。为帮助到大庆进行生产经营的部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每年为劳务部队解决住房3000多间,有46个单位专门派人为部队洗衣、看车等。为消除军队现役干部后顾之忧,各企业坚持现役军人在分房时按双职工待遇优先安排,五年共为170户解决了住房。
大庆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切实做好优待和安置工作。1987年以来,全市共优待义务兵家属1100户,优待金85.3万元,户均775元;优待其他优抚对象810户,优待金额累计64万元。为保证优抚对象的生活不低于一般群众生活水平,各级财政先后拨款48万元,提高了部分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在军转干部安置上,坚持“亏损企业不安排,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不安排,边远乡镇不安排”,1984年以来先后安置军转干部567人;1987年以来,共接收退伍军人3840人,全部做到了较好的安置,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2500人,创办退伍军人经济实体6个,创利近400万元,实现了育才、荐才、用才一体化。
驻军部队正确处理保卫大庆与建设大庆的关系,积极为大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积极参加油田生产建设,争当大庆经济建设的突击队,30多年来,先后有30多支部队到大庆驻防,有10余万官兵为油田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自1987年以来,驻军和劳务部队参加工程建设项目达300多个,共投入劳动日400多万个,出车辆4万多台次;奋勇参加抢险救灾,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打头阵,自1987年以来,驻军部队共参加抢险救灾17次,出动干部战士和民兵2万多人次,车辆5000多台次,抢救遇险油井120台;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几年来共建军警民联防小组546个,护厂、护井、护校3.7万人次,抓获不法分子1543人,收缴被盗物资658吨,为保卫大庆做出了重大贡献。
驻军与地方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几年来驻军官兵与地方、企业共建立共建点357个,其中文明街道、文明学校、文明油井(油站)290个,学雷锋小组478个,先后军训大学生7万多人,帮助52名后进青年变先进;地方从院校、企业抽出工程师、讲师120人,开展科研拥军,1987年以来为驻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1.4万人。军民共建推动了全市双拥工作深入发展。
大庆市在双拥工作深入发展中,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团结,涌现出一大批双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1982年,大庆市政府和驻军81413部队出席了沈阳军区双拥报告会;1984年,大庆市政府和驻军81413部队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评为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先进单位,并双双出席了全国双拥先进代表大会;1984、1985年,驻军81413部队连续两年被黑龙江省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85年还被沈阳军区树为“军民共建先进集体标兵单位”;1990年7月,在命名表彰全省双拥先进单位和爱国拥军模范大会上,省委、省政府授予大庆市为“双拥模范城”;1992年1月,民政部、总政治部授予大庆市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是我省继佳木斯市1991年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民政厅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