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长有: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新的增长势头
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新的增长势头
哈尔滨市市长 索长有
1992年哈尔滨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意见》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改革开放 和经济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生产、建设、流通各个领域出现了新的增长势头。
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工业按照“点、线、面”结合的总体部署,在医药集团等4条“线”进行了“两分四自”综合配套改革;在轴承厂等104户企业进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在部分企业分别进行了“一企多制”、“嫁接式”、“剥离式”等项改革试点;在集体企业进行了投入产出总承包试点;新组建了37户股份制企业;16户企业实行了兼并。以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重点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制定了搞活流通的15条政策措施。国合商业企业全面实行了“四放开”改革;新组建了粮油、饲料等6个企业集团;制定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30条政策措施;新开办了汽车配件、木材等19个专业批发和集贸市场。制定了促进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发展的28条政策规定,重奖了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技术合同成交额比上年同期增长47.5%。金融市场进一步活跃。调整了粮油、燃料供应价格;生猪放开经营。住房制度改革开始分项实施。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县级机构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外贸出口总额全年完成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5%。在第三届哈尔滨边境地方经贸洽谈会上,成交额7.64亿美元,比上届增长44%;在香港召开的哈尔滨经贸洽谈会成果显著,总成交额达15.2亿美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进展较快。全市新批准“三资”企业320户,利用外资总额4.4亿美元,分别是前8年总和的1.74倍和1.96倍。先后组织9个团组出访了“两广”及省内13个地、市,签订333项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和议向书,有的已付诸实施。
国民经济增长较快。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33.4亿元,市属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了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同步增长;市属预算内企业亏损面下降7.9个百分点,亏损额下降23.8%。粮豆薯总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21.46亿公斤。全市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16.3亿元。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期工程全部竣工,累计开发高新技术项目495项,已投产375项。全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9亿元,增长53.4%,其中市属完成22.1亿元,老工业基地改造投资完成6.4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0.1亿元。银行存款余额206.9亿元,贷款余额250.2亿元。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哈依煤气四项工程全部完成计划。地德里等8片旧区改造和嵩山等新区建设按期竣工,交付使用。三水厂净水工程和平房、嵩山配水加压站工程完成年度计划,新增日供水能力30万吨。南直路立交桥已竣工通车,哈同公路第二出口工程完成了计划进度。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工程按期竣工。马家沟河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活动取得新进展;新建、扩建校舍1.79万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成功地举办了“冰雪节”和“哈夏音乐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取得新进展;医疗卫生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可控制在5‰左右;体育竞技水平有新的提高;深入开展了以反盗窃为重点的“严打”专项斗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