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王荣生:讷河市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讷河市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讷河市市长 王荣生
    1992年讷河市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跨入了撤县设市后的历史发展新时期。一年来,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可喜成果。社会总产值完成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国民经济总值完成11.5亿元,增长13.9%;国民收入完成9.4亿元,增长13.3%;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3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总产值完成4.5亿元,增长60.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4.8亿元,增长12.3%;财政收入实现5880万元,增长11.6%;农业人口人均收入实现914.9元,增长19.5%。
    1992年,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扩大了对外开放,在14户国营企业进行了三项制度和“四放开”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效果,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制。全市有235户企业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承包指标,占承包企业总数的76%。对粮食企业实行亏损总额包干,当年实现减亏1108万元。外贸体制、煤补办法、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物价制度、科教文卫体制和市直机关机构等项改革都取得明显成就。农村改革不断完善。全市麦豆统种分管连片种植已达到麦豆总面积的87%,村级农业科技、畜牧综合服务和集体机耕服务队已分别发展到154、187和91个。贸工农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强,肉鸡、马铃薯和乳品三条龙得到完善和提高,肉食、蔬菜两条龙开始启动,实现产值3924.3万元,实现利税126.4万元。根据省政府14条《决定》,全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驻沿边、沿海城市的办事机构已发展到6个;举办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首届马铃薯节活动,招引大批国内外客商,从多方面打开了对外贸易窗口。已同日、俄、美、韩、港澳等国家或地区及国内诸多地区和企业进行了经贸洽谈往来。已有童鞋、白酒、豆粕、马铃薯、大豆等10余种地工产品和农副产品打入日、俄、韩等国际市场。外贸出口额完成5388万元,为上年的4.7倍;边贸内贸供货额完成1700万元,增长20%。一些“三资”企业和项目已经或正在陆续筹建。
    农业夺得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粮豆薯总产达7.56亿公斤,增长4.5%,其中,粮豆总产达6.75亿公斤,增长1.8%。畜牧业产值完成1.57亿元,增长69%。林业产值完成1188万元,增长25.4%。渔业产值达511万元,增长18%。庭院经济收入1.2亿元,增长20%。制定乡镇企业发展目标和措施,加强市乡村领导力量,完善了优惠政策,产值完成4.19亿元,实现利税4370万元,分别增长25%和27.4%。粮牧企之间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68:7:25调整到55:12:33。“铁牛杯”竞赛蝉联全省金杯奖。水利工程建设全部达到设计标准,被评为省优质工程。
    工业生产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突出挖潜改造和结构调整,狠抓新产品开发,大打扭亏攻坚战。全市工业总产值(含村以下)实现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实现利税3126万元,增长17.7%。其中,市属工业总产值实现2.4亿元,增长9.6%;实现利税1778万元,增长10.5%。新增产值4537万元,利税991万元。乡镇工业新上项目27个,完成技改项目16个,新增产值802万元,利税148万元。涌现出6个利税超百万元大户。有2户双停企业转入正常生产。基本建设当年竣工的工程项目达30项,新增固定资产3318万元;直属企业完成工作量1984.5万元,为计划的2.1倍。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市新建和扩建各类市场21处。集市贸易成交额完成3570万元,比上年增长78%。农副产品采购额完成5.15亿元,增长6%;地工产品销售额完成8271万元,增长20.8%。本级工商各税完成3958.8万元,增长1.2%。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400户,从业人员5780人,分别增长42%和43%。银行存、贷款余额都有所增长;保险业务收入达到1242万元,增长64%。
    1992年,全市完成科技试验、推广和星火项目34项,部分乡镇开始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被评为省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市。计划生育率达到88.24%。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建设实行管建结合,获齐齐哈尔市“鹤乡杯”竞赛第一名,省卫生先进县镇。交通、电业、邮电等项事业有新的发展。客货运量分别增长2.5%和6.4%,新开通了讷河至黑河等4条客运线路;开通了国内直拨电话。全市进行了“二五”普法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社会综合治理年活动。全市刑事综合发案率比上年下降11.9%,其中重特大案件发案率下降20.6%,综合破案率提高9.6%。全市文明单位已达到481个,被评为省级“双拥”先进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