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清:拜泉在改革开放中前进
拜泉在改革开放中前进
拜泉县县长 王树清
1992年坚持“大上工业,狠抓农业,搞活流通,增强财力”的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战略,集中解决县域生态经济运行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全县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县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5%;国民收入增长3.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6%;农村人均收入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增长18.2%。在这一年里,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和对外开放力度,在企业内部重点推行人事、劳动、分配等三项制度改革,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国合商业全面推行“四放活”改革,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县291个村全部建立了合作经济组织。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兴企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来投资办企业。我县棉毯厂同港商联营开发土工布项目,引进德国设备。
坚持不懈地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在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指导下,实行粮牧企经庭、工商运建服协调发展,坡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全县粮食生产登上了6亿公斤的新台阶,商品量居全省上游。畜牧业全面发展,奶牛存栏突破万头大关,家禽发展到121万多只,不仅满足了城乡市场需求,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规模、水平都有较大提高,正在成为县域生态经济的主体,乡镇企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21.2%和34.3%。林业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全县有林面积累计达到100.56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18.6%,率先成为“三北”地区平原县百万亩人工林县,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奖励,并在我县树碑纪念。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为纪念碑题词,省长邵奇惠为纪念碑撰写碑文。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获得国家水土保持先进县称号。生态农业、持续农业和农村能源3个项目已分别在国家列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省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以摆脱生态性贫困为重点的脱贫脱补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农村贫困户比例由上年的28.6%下降到20.8%。
面对地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亏损企业增多的严峻现实,全面推行了“向前移位,进档达标”经济责任制,逐级制定扭亏增盈方案,企业亏损得到了遏制,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扎实推进“科教兴县”战略,通过开展“创建科技进步先进企业”活动,开发新产品6种,新产品产值率达到87%。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3项,新增产值1254万元,新增利税340万元。全县三大作物高产攻关面积已达115万亩,畜牧业综合增产技术推广发展迅速,各类技术集团承包取得明显成效,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因素有很大提高。
坚持量力而行、逐步改善的原则,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对外开放的“软”、“硬”环境。在县城内新上了2000门程控电话,开通了点对网的长途自动设备,分3年筹集资金300万元,上万门程控数字交换机。在农村,乡村建设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城乡地方道路好路率达65%,综合值421,基本形成了村村相通,屯屯相联的公路网。为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筹集资金800万元,为人民群众办了10件实事。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在加快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围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全县城乡进行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发展商品经济、奔小康的宣传教育,全县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有绿色,又有花香,还有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