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孙永亮:鸡西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鸡西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鸡西市市长 孙永亮
    1992年,鸡西市进一步加大了发展经济、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工作力度,取得了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2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9%;国民收入完成17.5亿元,增长6.4%;社会总产值达到46.7亿元,增长7.7%。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30.3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地方工业总产值完成20亿元,增长6.3%;实现利税1.64亿元,增长1.2%。主要产品产量较好地完成计划,水泥、窄带钢、洗精煤、高级耐火材料制品、塑料制品等适销对路产品的产量成倍增长。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完成10.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农业总产值完成4.5亿元,增长4.7%;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6.89亿元,增长28.2%。粮豆薯总产量达到21.6万吨,蔬菜总产量达16.5万吨,分别增长6.4%和17%。城乡市场持续繁荣。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6.3亿元,比上年增长9.4%。以蔬菜、肉蛋为重点的副食品和日用工业品供应货源充足,国合商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市国合商业商品销售额实现15.8亿元,上缴利税4014万元。商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建成了广益城、华联商厦、金龙大厦、鸡西商埠、地下商业城等一批规模较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对外贸易有了新的发展,全市外贸系统进出口总额达到6066万元,比上年增长11%。地方财力不断壮大。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市级财政完成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工商税收完成2.1亿元,增长6.6%。全市银行净投放货币量、各项贷款余额分别增长37%和22.6%。财政工作坚持紧缩政策,实行有保有压方针,深入贯彻实施预算“保盘子工程”,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和财务监督,全年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1992年,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建设规模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市政府确定的建成穆棱河大桥、开通万门程控电话和站前广场改造等12件实事均如期完成。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矛盾明显缓解。
    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居民人均收 入达到1520元,比上年增长13.9%;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03元,比上年增长7%。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9.2亿元。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5.55平方米。全市新增供热面积54万平方米,管道煤气用户1400户。全市新建住宅65.6万平方米,城乡居民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较大缓解。
    科教兴市不断深入,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经济增值中的比重为23%,科技发展速度为3%。进一步调整优化了教育结构,改善了办学条件。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初中毕业率分别为99.8%、97.6%和95%,均超过省规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调整到1:1.19。
    文化、卫生、体育等项事业都有较大发展。成功地举办了东部七城市艺术节和首届金鸡文化节,实施文艺搭台、经贸唱戏,收到较好效果。城市环境明显改善,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市。保健医疗事业有新的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6.98‰和10.9‰,实现了省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一档指标,获得全国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被中央双拥领导小组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劳动人事、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民政武装、广播电视、史志档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