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董天德:密山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密山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密山市市长 董天德
    1992年,密山市完成社会总产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国民生产总值5.9亿元,增长22%;国民收入5.2亿元,增长24.2%。
    农业获得大面积丰收,实现一年受灾一年恢复。完成农业总产值46058万元,比上年增长21.8%,粮食总产量331826吨,总产量和平均单产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33.8%;农业总收入39020万元,比上年增长27.2%;多种经营收入1.95亿元,占农业收入的50%;乡镇企业产值4.9亿元,实现利税294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3%和14.8%;农村人均收入928元,比上年增长32.3%。
    工业生产在资金紧张情况下,狠抓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保持了发展后劲。全市工业总产值实现35580万元,比上年增长0.1%;工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投资4000万元,完成技术改造40项,新产品开发38项,新增产值4300万元,利税540万元。国家二级企业啤酒厂引进罗马尼亚啤酒灌装线,实现利税640万元,人均创利税1.66万元。地方道路、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也有新的发展。投资1050万元的6000门程控电话已开通使用,长途电话直拨进入国际联网。公路管理连续四年获全省第一名,地方道路管理再次保持全省“金牌奖”,石咀子道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并获全国先进班组荣誉称号。
    城乡市场稳定繁荣,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46483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实现10128万元,增长13%。全市个体和私营户达6110户,从业人员9693人,分别增长24%和18.4%,实现税收560万元,增长19.1%。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市内新建七大批发市场,总投资1125万元,建筑、占地面积2.44万平方米,乡镇新建六处封闭和半封闭小型市场,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集镇为依托的市场群体。集贸市场再次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文明市场。
    财政金融工作取得较好成绩。财政总收入6259.8万元,比上年增长8.94%,总支出5444.9万元,增长5.8%,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工商各税完成4663万元,完成省计划的102.7%。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3071万元,增长2.3%。保险费收入1397万元,比上年增长36%,保险工作再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市。
    边境贸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密山市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国人开放城市,省政府批准密山为自费辟建边境经济合作区。密山口岸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口岸业经中俄两国外交部正式换文;总投资达千万元的国门、联检厅、查验部门办公楼、边检营房、货场等口岸基础设施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交付使用;4月8日,中俄双方投资合建的白棱河口岸公路桥竣工通车,口岸实现了临时过货过客。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兴凯湖经贸洽谈会,共接待国内外69个团组322人,签订易货贸易合同总额6549万瑞士法郎。1992年对俄等独联体国家边境贸易签约额13661万瑞士法郎,实现过货809万瑞士法郎。全年共接待来自全国19个省(区、市)和独联体、日本、韩国、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考察团组196个840多人,共引进、融通外地资金5384万元。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新建柏油路1.5万平方米,新建下排水管线2400延长米,新建四条输配水管线,改造三条热管网;城镇建住宅8.3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增加0.6平方米;农民建住宅13.5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增加0.55平方米。城市规划管理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获省先进,村镇建设连续八年被省评为先进市。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完成省级科技项目2项,科技攻关项目9项,科技成果推广9项,新产品试制4项,新增产值4820万元,新增利税370万元,农业增收粮食4290万公斤,创社会效益4482万元。成人教育获全国先进,扫除文盲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市,改善办学条件、学校体育、卫生等六项工作再获省级奖励。省委、省政府在密山召开农科教现场会,推广了密山市三教统筹的经验。文化工作代表全省县级市出席全国农村文化工作会议,省政府在密山市召开文化工作现场会,肯定了密山建设边境文化长廊的经验。计划生育率提高到99.49%,比上年增长5.59%,出生率控制在10.4‰以下,比上年下降1.2个个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5.82‰,比上年上升0.12‰。有线广播荣获全省三连冠,广播局被国家广播电视部、人事部授予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继续保持全国体育先进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