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和:1992年绥滨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1992年绥滨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绥滨县县长 赵树和
1992年各条战线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全县社会总产值实现2.65亿元,比上年增长3%;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18亿元,增长7.7%;人均国民收入1170元,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23.6万元。其它各项社会事业也都有新的进展。
一、农业夺得较好收成,农村经济稳步发展。1992年,我县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立国安民的产业来抓。由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推广新技术和实施综合增产措施,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因此,在内涝、冰雹、干旱和阶段性低温的多灾情况下,粮食总产仍达2.3亿斤,是历史上第四个丰收年。农业总产值实现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农村人均收入720元。养殖业有较大发展,奶牛存栏2300头,增长12.5%;黄牛存栏7000头,增长0.5%;生猪存栏4.5万头,增长14.5%;羊存栏1.25万只,增长6%;家禽饲养量43万只,增长43%。牧业产值实现3000万元,增长22.4%。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6900万元,增长13.5%;总收入5360万元,增长18%;利润390万元,税金510万元,分别增长0.2%和4.5%。
二、工业生产在困境中平稳发展。1992年,我县工业生产困难重重,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强化销售,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7000万元;销售收入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上缴税金790万元,与上年持平;实现利润100万元。
三、商品流通日趋活跃。1992年,我县把搞活流通,发育市场作为搞活经济的重点。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国合商业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大面积推行“四放开”的改革措施,大多数批零企业经营机制更为灵活,积极培育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在农副产品的经销活动中,本着放活市场、放开经营,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市场的方针,1992年,农贸市场体系建设又有新的进展。在县城新建了粮油交易市场,完善了两个农贸市场,新增了五个农贸大集,全县每月有14个集日,市场交易日趋活跃,不仅缓解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农民增强了商品观念和市场观念,并开始把农民的注意力转移到市场上来。1992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27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四、改革不断深化。1992年,农村改革完善了土地承包制,大多数的村实行了“两田制”、“三田制”,使生产要素得到了合理的流动,巩固壮大了集体经济。县乡两级机关机构改革迈出了第一步。1992年下半年县乡机构改革和乡镇财政脱补同步进行。县直机关9个单位从政府系列中分离出来,转变职能,使其逐步向经济和服务实体过渡;撤并了17个工作任务单一、业务相近的机构;撤销59个非常设机构;压缩177个行政编制和经费。乡镇的机构改革,普遍都采取了较大的动作,1/3的干部留机关,2/3的干部走出机关去创办各类经济和服务实体,全县共创办经济实体76个,已有400余名县乡机关干部,从机关分离出来“下海”办实体。
五、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1992年,我县利用地缘优势,同俄罗斯的阿木尔捷特、比罗比詹、海参崴等地十几个单位,建立了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并签订了十几项合同和协议,白酒、羽绒制品打进俄罗斯市场。利用亲缘关系和地域优势,在国内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合作关系。投资300万元建立了驻哈办事处,并分别在黑河、北京、大连、深圳、杭州设立了对外经济联络处。通过南联,下半年全国各地有近30个团组来我县谈项目、谈生意,共签订意向性合同30多份,有些项目正在筹建中。
六、科技、教育、卫生事业日益兴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年来,我县深入开展科技兴农,全民科技意识有所增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全县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比“七五”初提高了20%,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所占比重提高了15%。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广播电视、卫生、社会公益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允别比上年下降1.5和0.7个干分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净化了社会风气,为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