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灵彦:抓住有利时机 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抓住有利时机 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铁力市市长 于灵彦
1992年,认真落实全党抓经济,全民办工业,全市大上乡镇企业的方针,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获得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1992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国民收入增长6%;工农业总产值增长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5%;财政收入增长4.5%;城乡居民储蓄增长44.9%。
一、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是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推进了工商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工业企业,以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行工效挂钩,分配向生产一线倾斜,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产品质量、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都好于往年。商业、供销企业以“四放活”为主要内容,分别采取承包、租赁、股份等经营方式,改变了一些企业连年亏损的局面;在物资、外贸企业,通过划小核算单位,引入风险机制,使企业在市场变化大和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二是深化了农村改革。全市有44个村实行了双保制,家庭互助农场发展到78个,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561个。三是各项配套改革措施进一步落实。养老保险范围逐步扩大,职工行业保险顺利开展,集体企业职工、农民、个体劳动者养老保险开始起步;全面启动了住房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了医疗制度改革的路子。加强了沿边开放地区的驻外机构建设,积极开展了对外经济技术联合与合作,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建立了一批合资企业。
二、新项目开发取得成效。通过引进、联合、集资、贷款等各种方式和渠道,保证了项目开发的资金需要。1992年,全市新上较大项目8个,新上项目总投资达5048万元。这些新项目全部投产达产后,年可新增产值8853万元,年利税可实现1800万元,为我市经济登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三、扭亏增盈总体战取得了预期效果。1992年,我们自始至终把扭亏增盈工作摆到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全市预算内工商企业亏损面比上年减少5%,亏损额下降4.4%、盈利企业增加3%。
四、初步建立了经济农业格局。在历史上少见的干旱、低温、冰雹、洪涝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较多的年份里,粮豆薯总产达到104850吨,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大幅度增加。我们还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培养树立了高产典型,开展高产攻关,推广高产经验。增加了农业投入,全年共向农业投入资金2264万元,比上年增加301万元。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三杯”竞赛,其中“黑龙杯”竞赛获得省政府的表彰奖励,“铁牛杯”获伊春市金奖,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五、乡镇企业健康发展。我们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放到农村经济的主体地位来抓,作为发展壮大铁力新的经济生长点和实现农村由温饱到小康历史跨越的战略重点。1992年,我市乡镇企业总产值,总收入、利润和税金等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六、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们把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作为改善投资环境、为我市改革开放创造良好条件的硬任务来抓,克服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等困难,采取统筹规划,多方集资,分步实施,逐项落实,加快了城市建设和改造步伐。全年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200多万元,使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邮电通讯、电力建设、公路建设等都有了长足发展。我们还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全国卫生城市建设活动,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进入全省同类卫生城市先进行列。
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全面进步。我们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突出抓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在教育工作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切实加强德育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规范化学校建设,全市规范化小学已达25所。筹资278万元新建校舍306平方米,改造危房5724平方米,教育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