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拓宽“大通道”架起“第一桥”
拓宽“大通道”架起“第一桥”
佳木斯市市长 刘海涛
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和对俄开放前沿的佳木斯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口岸群体、江海联运和江、陆、空立体开放等诸多优势。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南联北开”的战略部署,对外开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佳木斯为始发港,经俄庙街出海直达日本,被誉为水上“丝绸之路”的江海联运通道和对俄“四日游”已于1992年正式开通;对俄公路运输试运成功,对俄港即将开通;首届三江国际旅游节获得成功;经济开发区0.25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六通一平”基本完成,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建成即可投用;1992年对俄贸易额达1.86亿瑞郎。作为我省对俄开放的前沿和江海联运的始发港,我们既面临着对外开放的良好机遇,同时在推进全省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又肩负着重要责任。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开放开发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尽快把佳木斯建成以市区为中心,各口岸县(市)为前沿,沿边、沿江、沿线全方位开放的地区,成为全省扩大开放、加快开发、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把过去的“东方第一哨”建设成通向世界的“东方第一桥”。
抓住沿边开放城市不放,为进一步加快开发开放创造有利条件,继续集中力量,积极做好国家有关部门的工作,争取早日得到批准。同时要提前做好规划,扩大对外宣传以及批准后的各项建设准备工作。
抓住“大通道”不放,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升级,推出大通道战略,确定我市为江海联运通道这一机遇,实行“五口通商,三沿并举,立体推进”。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加紧国际空港和公路运输线路的正式开通工作,充分利用佳木斯、富锦、同江、抚远、饶河口岸群体优势,拓展边贸,放开民贸,发展国贸,完善江海联运,发挥江陆空立体开放通道的作用,尽快在对俄经贸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牵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要积极争取开放桦川、汤原两个沿江口岸。
抓住开发区建设不放,带动全市多层次、全方位开发开放。以佳木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形成沿线、沿边、沿江开放带。五年内建成佳西开发区3.5平方公里,新上工业项目150项,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利税达到1.2亿元。
抓住招商引资不放,切实抓好合资合作项目的落实。五年内力争吸引国内外资金10亿元以上,“三资”企业增加一倍以上。要继续办好第二届经贸洽谈会暨三江国际旅游节,进一步扩大影响,广揽客户,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在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过程中,要坚持走经贸结合之路。以贸引经,以经促贸,注意抓好高新技术、设备的引进和我市设备、技术、劳务的输出,把边境贸易由浅层次、短期的易货贸易向产品技术方面长期占领市场的深层次方向发展;由单纯商品性互补贸易向全面经济技术合作延伸。加快发展壮大经贸联合体,实行群体推进、阵地推进,由远东地区向俄腹地及独联体、东欧各国扩展,实现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战略升级。对洽谈或签约的合资合作项目要组织强有力的人员抓落实。同时要积极与港澳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发展经贸合作,扩大招商引资和出口创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