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杨文学:勃利县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

勃利县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
    
     勃利县县长 杨文学
    1992年是勃利县县域经济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和市场经济迅速发育的新形势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是年,全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县域经济在新的台阶上得到了快速的、突破性的进展。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实现66351万元;预算内财政收入达4075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全县基本建设面积完成132277平方米,总投资8338万元。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夺得丰收,农村各业协调发展。全县粮豆薯总产实现232223吨,比上年增长3.2%;农业总产值达28378万元,增长7.96%;农村人均收入810元,增长11.72%。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强化,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农田水利完成土方280万立方米,新建桥涵闸93个,改造低产田、除涝28.8万亩,更新大型农机具8台,积造农家肥158万立米。林、牧、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高产、优质、高效的大农业生产格局初具规模。
    二、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全县的工业生产在原材料涨价,企业“三角债”困扰严重,电力、运输、资金紧张等不利条件下,完成工业总产值37978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预算内工业企业产值达16564万元,实现利税1965万元,产值、利税分别增长14.4%、24%。工业经济的持续增长还表现在:一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较大。全县钢锭、水泥产量比上年增长30%以上,生铁、亚麻纤维、啤酒产量分别增长10%强。二是技术进步发展迅速。印刷三厂的激光照排、钢铁厂的制氧站建设及轨钢工艺改造、亚麻厂的麻屑板生产线改造等技改项目进展顺利,并收到了较好效果。三是新产品开发有新进展。新型节能锅炉、高效消毒巾、移动矿用变压器、精密播种机、黑陶等新产品的研制与生产,不仅填补了国内、省内空白,而且还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能力。四是扭亏增盈收到实效。全县工 业生产亏损额由上年的337.5万元下降到190万元,减亏147.5万元,其中预算内企业的亏损面比上年下降了18.8%。
    三、流通领域出现生机。一是市场繁荣,物资供应丰富。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实现27404万元,比上年增长8.2%;城乡农贸市场成交额达3391万元;农副产品收购额完成15331万元,增长2.9%。粮食、肉、蛋、奶等日用食品价格基本稳定,全县物价上涨指数为6.5%,控制在省定计划指数之内。二是整体经济效益继续回长,由于不断强化扭亏增盈措施,财贸系统实现利税400万元,比上年有所增长;城乡储蓄额纯增4417万元;保险收入实现615万元,比1991年增长64%。三是个体、私营经济和市场载体建设发展迅速。全县个体工商业户已发展到3060个,从业人员达4500人,1992年商品零售额达3046万元,上缴税金270万元。新建的农贸市场及新建的商贸大厦、副食商厦的投付使用,极大地活跃了城乡市场,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育。
    四、外向型经济突破性进展。借改革开放日益深入之契机,全县外向型经济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到1992年末,全县已与独联体的哈巴罗夫斯克、海参崴等城市签署了50多项易货贸易合同,贸易额达600多万元人民币,冷冻加工厂、烟叶复烤厂、农机修造厂、毛巾厂等企业向日本,西欧和东南亚出口了1430多万元的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2年,县政府围绕全县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着重办了七件实事:一是投资1450万元,新建了西虹立交桥;二是筹资1400万元,新建了商贸大厦、副食商厦;三是投资130万元,修建了学府路二期续建工程;四是新建了新起小学教学楼和职业高中教学楼;五是投资38万元,新打自来水提水井一眼,改善了供水条件;六是提高了城镇路面等级,镇内新建柏油路22280平方米;七是解除危桥隐患,修建了长兴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