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杨国俊: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的牡丹江

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的牡丹江
     牡丹江市市长 杨国俊
    一、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稳步增强。1992年,全市(含密山市,下同)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1.1亿元,比1987年增长25.1%,年均递增4.6%;国民收入57.9亿元,比1987年增长24.5%,年均递增4.5%;工业总产值达到95.3亿元,年均递增7%。税利总额10.2亿元,年均递增5.2%。共完成技术改造项目250个,开发新产品941种,创省部级以上优质产品426种,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增加35亿元;建设二级公路75.5公里,公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比前5年增长1.67倍和1.86倍。邮电固定资产增加5倍,业务总量以年均20%的幅度递增,电话普及率由0.8%提高到1.9%;农业总产值达到24.7亿元,年均递增4.2%。乡镇企业总产值38亿元,年均递增21%。多种经营收入17.7亿元,年均递增19.7%。粮食年均总产量132万吨,比前5年平均产量提高19.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44亿元,年均递增13.9%。农副产品收购额12.1亿元,年均递增14.3%。集市贸易成交额6.5亿元,年均递增23%。一度上涨过猛的物价指数明显回落,1992年控制在7.2%;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2,其中生产性投资占75.3%,壮大了我市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地方组织的财政收入达到78036万元,5年平均递增11.9%,累计向省上解12.2亿元。各项税收104272万元,年均递增14.4%。银行各项存款余额70.4亿元,贷款余额94.1亿元,分别比1987年增加45.7亿元和50.5亿元。
    二、经济运行机制开始出现转折性的变化,对外开放朝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方向发展。指令性计划覆盖面缩小到10%左右,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10%。消费品市场不断完善,专业批发市场从无到有,生产要素市场正在形成;国有企业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覆盖面分别达到99.7%和99.6%,集体企业分别达到92.1%和93%;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完善,以乡镇“六站”和村级综合服务室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具雏形。通过推行“四个一体化”,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继续扩大。5年累计吸引外资9719万美元,利用外国政府贷款2108万美元。1992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到3.9亿美元。自1989年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以来,我市自营出口创汇以年均40%的幅度递增,1992年达到1927万美元。地方边境贸易过货额由1988年的3615万瑞士法郎增加到4亿瑞士法郎,年均递增82.4%。4年对外输出劳务1.2万人次,我市又与芬兰的子伐斯屈拉市和国内14个市(区、州)结为友好市。
    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城乡面貌明显改观。5年间全市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到11.6亿元,牡丹江火车站舍、两万门程控电话、民航机场扩建等工程已投入使用,哈绥公路两个区段的改造和市区煤气工程正在建设。全市共新建、改造高级路面147万平方米,城镇排水设施服务面积增加了5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71.4%。新建住宅593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居住面积由1987年的5.5平方米增加到6.6平方米,1242户住房特困户改善住房条件的问题已全部如期解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由1987年的6.6平方米增加到11平方米,砖瓦化住宅由41%提高到66.5%。市区直接和间接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资金近9亿元,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由1987年的830微克/立方米降到506微克/立方米。全市绿化植树473万株,连续5年被省评为绿化先进市。有16个村镇跨入省村镇建设先进行列,5年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9.27万人。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达到1566元,农村人均纯收入979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1766元,比1987年增加1232元。
    四、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通过实施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5年来全市共落实科技攻关项目455项,鉴定科技成果690项,涌现出28个科技进步先进企业和22个先进乡镇。全市累计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投资2.4亿元,市区和县(市)职业高中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比重分别达到50.3%和42%,55%的农村中学实行了“三加一”或四年制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合格率分别为88.8%、71%、81.1%。城乡文化生活比较活跃,有15部作品获得国家级奖励。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由83%和75%扩大到93%和84%。7个县(市)全部跨入省级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县行列,其中,穆棱县、宁安县、东宁县被评为全国先进县。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肛肠、肿瘤病等专科医院先后建成开诊,心血管外科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1992年,成功地进行了两例心脏移植手术,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初具规模,村办集体卫生所达到85.6%。全市计划生育率提高到9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五、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初见成效,行政管理基本步入法制轨道。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向县(市)、区和企业下放了一系列经济管理权限,撤并转20个市直行政部门。各城区政府在强化社区服务和管理职能的同时,把工作重点进一步转到发展区街经济上来。市政府除每年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外,5年中向人大常委会作了106项专题报告,办理了764件人民代表的议案和批评建议,使政府工作比较好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市政府做出了依法理政的决定,并加强了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使政府工作逐步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