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乔正禄:林口县1992年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林口县1992年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林口县县长 乔正禄
    1992年,全县总产值实现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工农业总产值实现79006万元,增长12.7%;国民生产总值实现5.5亿元,增长17.2%;国民收入实现5亿元,增长23.3%。粮食总产实现24万吨,增长26.9%;农村总收入实现37685万元,年增长14.6%;农业总产值实现35645万元,增长11.4%。全县黄牛存栏6.7万头,生猪存栏10万头,家禽存栏92万只,绵羊存栏7.4万只,植树造林13.4万亩,果树总面积达1.7万亩。稻田养鱼面积达到1万亩,全县多种经营收入达1.6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农村人均收入达到828元,增长17.9%。全年共推广农业新技术31项,使用优良品种150多万公斤。在特大水灾后,修复了水毁渠道151条,桥涵458座,拦河坝136条,恢复水毁耕地5.1亩。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43361万元,比上年增长13.8%。一批有较大规模、较快速度、较好效益的骨干支柱企业正在形成。财政收入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实现4988.5万元,比上年增长4.7%;工商税收完成5940万元,增长2.2%。集市贸易成交额实现4148万元,增长21.8%;社会商品零售额实现31226万元,增长11.6%;外贸出口商品总额3866万元,增长5.3%;城乡储蓄余额达到29220万元,增长15%。已建成批发、综合、工业等各类市场18处,年上市额可达6095万元。
    改革不断深化,外向型经济开始起步。工业企业大胆改革,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发展多种经营成份,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对企业进行“三项制度”改革。粮食市场在全省首家放开后,运行良好。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完善,以乡镇六站和村级综合服务室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外向型经济有了新的起色,投资环境有了改善。1992年全县共引进资金732万元。与省、市大专院校、大型企业、科研单位挂靠联也有了较快发展。全县第一家“三资企业”—中台合资洪斌五金铸件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并已见效益。
    全年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730多期,培训人员达16.9万人次,举办科普展览19次,观众达1万人次。全县有2户企业和2个乡镇被评为市级科技进步先进单位。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全县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改善办学条件资金达130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村采取了“三加一”、“四年制”、“初三分流”等多种办学形式,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基础教育及格率居全市领先地位。考取大专、本科生共247名,在全市名列前茅。文化市场达标率实现100%;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开展得较好,我县选手在全国农运会摔跤比赛中夺得金牌。城镇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全年打通拓宽道路6条,总长度为3646延长米,总面积为47320平方米。维修黑色路面6540平方米,“引龙入林”重点工程进入了施工阶段。村镇建设也出现了新局面,全县铺设村屯道路100多公里,构筑石砌排水沟8000米,新建桥涵60个,公路干线养护率平均达到84.2%,被省政府授予“公路建设先进县”光荣称号,全国长途电话直拨线路已开通,全年共侦破刑事案件421件,缴获赃款赃物总值9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