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慎义:巴彦县国民经济全面启动全面推进
巴彦县国民经济全面启动全面推进
巴彦县县长 王慎义
1992年是巴彦县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八五”计划的第二年,也是各项事业全面启动,全面推进,全面发展的一年。一年里,巴彦县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认真实施“强农促工,农工活商,工贸聚财,工财支农”的链式经济发展战略,把县域经济的发展导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全县社会总产值达到15.2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5亿元,增长9.8%。
一、农村经济长足发展,在奔小康旗帜的指引下,以发展效益型农业为目标,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增加收入,规模推进,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新的突破。粮豆薯总产实现8.1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6.4%;牧业产值实现2.8亿元,增长27.5%;乡镇企业实现产值5.86亿元,利润2702万元,分别增长28.1%和26.2%;多种经营总收入实现3.8亿元,增长24.5%;林业产值1643万元,增长18%;农村社会总产值实现10.7亿元,增长5.1%,农村人均收入达到816元,增长16.4%,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村办实体均取得明显成效。
二、工业生产稳中有升。由于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靠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使生产速度持续增长,经营效益稳步回升。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2.83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国营预算内工业产值1亿元)。销售收入1.22亿元,增长3.5%,实现税金1183万元。预算内工业企业减亏46.7%。丁基胶塞、颗粒粕、空心砖等7项新产品已全部投入生产。
三、财贸工作出现新的转机,坚持以搞活流通,活化资金和财政保“盘子”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实行多元推动,开拓经营,力促扭亏,在困境中发展了财贸系统经济。商业系统比上年减亏72万元;供销系统完成利税95.4万元;外贸出口额达到77.6万元,城乡储蓄存款达47万元;个体私营经营突破了历史最好水平,全县已发展到5382户,全年为国家提供税款500万元,各类市场已达21处,实现集市贸易成交额6025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达2.95亿元,增长13.3%;财贸收入完成4059万元,实现了年初计划,保住了财政“盘子”。乡级财政脱补取得了较好成绩,又有4个乡(镇)提前实现了脱补计划。
四、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在科技事业上重点推广了农业实用技术37项,实施省级星火计划3项,实施技术改造27项,开展科技攻关5项。全年培训了各类人员22.9万人次,科技覆盖率70%以上。狠抓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年学校建设投资1087.1万元,改造危、旧、破、漏校舍1.54万平方米,新建砖瓦化校舍1.98万平方米。高考、中考取得了较好成绩,有244人升入大中专院校(其中专科以上213人),小中专、中专录取人数名列全区第一。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调整了医疗机构,改善了医疗卫生环境。计划生育在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控制了人口的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52‰,计划生育率为91.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7‰。文化、体育、广播等事业也有较好的发展。经国家、省、地的复查,继续保持了三级体育运动先进县的荣誉。
五、引联开放不断扩大,全年的引联开放工作紧紧抓住“南联北开”,坚持从沿边、沿江、沿线入手、敞开门户,大胆引进,共引进项目38项,引进技术18项,引进资金3239万元,引进设备20台(套),引进人才50名,上述引联均比1991年有所提高。全年开放新产品34种,建立外事“窗口”11处,建立县级友好关系5个,向国外输出劳力45人,协进协出各类物资总额6770万元,以上各项均比上年增长一倍多。
六、1992年县政府为全县人民办了八件实事。一是完成了兴隆镇2046延长米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二是完成巴彦镇北直路2100延长米的路面改造工程;三是完成兴隆镇自来水工程,全镇已有3400户居民吃上经过净化的自来水;四是已有兴隆、西集、龙泉、山后4个乡(镇)完成了自动电话并网;五是完成教育幼儿园基础建设;六是巴彦县客运站改建工程完成设计和动迁工作;七是康巴二回输电线改建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八是巴彦广播电视台巴彦至驿马山微波线路开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