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徐承运:立足优势 释放潜能 海伦市在改革开放中前进

立足优势 释放潜能  海伦市在改革开放中前进
    
     海伦市市长 徐承运
    1992年,我市以发展市场经济为目标,以推进科技进步为先导,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改革与开放同步、生产与流通并重、城市与农村齐上,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1.深层次开发,建设了大农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优化了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了“两高一优”农业,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明显提高。农业总产值实现87721万元,比上年增长24.4%;农村人均收入实现825元,增长18.7%。一是依据市场取向,组织粮食生产。在引导农民充分研究市场容量和比较收益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了粮食作物结构,确定了“增三豆(大豆、土豆、芸小豆)稳水稻、减米麦”的发展战略,使粮食生产登上了一个新台阶,粮豆薯总产突破了15亿斤大关,跃居全省第四位。二是依据区域特色,大畜牧经济。以重点优势项目为载体,大力推广了综合配套技术,提高了畜禽的出栏率和商品量;以创办集体型互助农场为重点,积极发展规模经营,促进了群体化和专业化生产;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大力优化畜禽结构,发展了引带性项目,主要是稳猪羊,上两牛,增鹅兔,全市的奶牛、黄牛、生猪、鹅、兔的饲养量平均比上年增长16.4%,畜牧业总产值实现21177万元,增长31.5%。三是依据产业政策,大上乡镇企业。我们把乡镇企业作为发展市域经济的牵动产业,实施了乡办、村办、联办、户办四轮驱动和工商运建服全面发展的战略,坚持了重点发展,多元推进,壮大了企业群体,全市乡镇企业已发展到24290个,其中乡办工业企业84个,增加10%;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41800万元,增长22%;实现利税5200万元,增长27%。同时,庭院经济也有了很大发展,平均每户创收120元,增长11%。
    2、全方位启动,创办了大工业。在发展市域经济中,我们紧紧抓住了工业这个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围绕“办企业、上项目,增速度,求效益”的总体构想,突出了结构调整,狠抓了扭亏增盈。工业总产值实现33815.3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国营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9468万元,增长10.5%;利税总额也有了一定的增长。一是认真贯彻《条例》,转换了企业机制。在调味品厂等4户企业实行了股份经营;在水泥厂等3户企业实行了租赁经营;在餐具厂等5户企业实行了合资经营;合并、关停了一批坐吃国家补贴的小型企业。二是加快技改步伐,增强了发展后劲。靠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促进了企业改造和产品开发,全市共有42个项目开始实施,15个项目投产见效。完成项目投资额3613.9万元,是上年的2.7倍。三是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了企业素质。
    3.多形式经营,搞活了大流通。在开放战略升级、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我们按照搞活市场、强化服务、增加效益的方略,开拓经营,活化资金,建立了畅通、灵活、高效的流通体系。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38631万元,比上年增长22.4%;农副产品采购额实现31000万元,增长3.8%;外贸出口总值实现3573万元,超额完成了出口计划;财政当年收入实现6118.7万元,增长11.7%。一是发育市场群体,完善了市场体系。全市共新建市场22个,改建、扩建市场28个,城乡各类市场总数已达62个,实现了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快发展了以市场为轴心的外向型经济。二是扩大商品购销,活跃了城乡市场。三是发展商办工业,大搞兼行跨业。
    4.在全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大力发展各项事业,保障了经济的快速运行。教育工作积极探索三教统筹和农科教,工科教结合的路子,“燎原计划”示范也扩大到12个,农村四年制初中班发展到124个,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7%,聋童入学率达95.9%;强化文化工作,有三台优秀剧目获奖;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了“三为主”的方针,完善了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计划生育率达82.8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5‰以下;城市建设工作实施了《城市总体规划》,投资5561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给水扩建第一期工程圆满完成,铺设水泥路面26850平方米,完成下水工程1970延长米,集中供热面积增加到36万平方米,城市的整体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一个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科教文卫体协调发展的新海伦已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展示了它雄厚的实力和独有的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