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杰:孙吴县经济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孙吴县经济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孙吴县县长 张清杰
1992年,全县人民乘沿边开放的强劲东风,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开拓进取,使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6.7%;国民收入实现11500万元,增长9.4%;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5722万元,增长1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9290万元,增长16.1%。
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在“贸易先行,经贸兴县”的战略指引下,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55条优惠政策,增强了孙吴县的知名度和对外吸引力。经过争取,四季屯二类口岸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已获批,四季屯也已正式批准建镇,上述项目的筹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目前,全县已与16个市县建立友好关系,已有全国10个省(市)的经贸伙伴来孙吴投资办企业,引进资金2179万元。全县现有各类边贸企业156家,在俄罗斯、乌克兰、吉尔吉斯等独联体国家的10余个城市结识贸易伙伴247个,达成合资建厂、办商店及劳务输出协议7项,全年实现对俄贸易进出口额560万瑞郎,利润268万元人民币。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县政府围绕科教兴农,增加农业投入,强化服务,积极推广农业10项新技术,全年粮豆薯总产达7785万公斤,亩产148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12%。全年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方66万立米,治涝2.4万亩,水保1.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更新农机县55台,保证了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县生猪饲养量达23000头,大牲畜存栏11389头。为促进乡镇企业高速发展,县政府在资金、人才和项目上予以倾斜,制定出台了发展乡企的优惠政策,形成了大办乡企的热潮,全年新增乡企22户,使乡企总数达1543户,从业人员3583人,已占农村劳动力的30%;总产值、总收入、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18.3%、23.6%和20.4%。林业、渔业、副业及多种经营生产发展较快,已形成农业、畜牧、乡企等9个开发小区,10万亩大豆超早熟基地已获省农业开发办批准立项。1992年,在农林方面,获得了省“黑龙杯”银杯奖,“丰收计划”二等奖,“绿化杯”先进县、“地力杯”黑河市北三县第一名。
工业生产开始回升。全县地方工业完成总产值5963万元,销售收入实现4737万元,税金实现45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4%、16.8%、7.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4万元,增长36%。全县进行9项技术改造,并有19个新产品投入生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其中县烟花厂‘研制生产的“小粒黑”发射药填补了省内空白,卷烟厂研制的“康乐”、“爱都”、“三七”牌香烟已打入俄罗斯市场,全年出口卷烟达4587箱。
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县在狠抓工、农业生产的同时,还把搞好城乡流通、发展第三产业放在了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国合商业克服困难开拓市场,加强服务,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黑河市土特山产品批发市场已建成投入使用,水果暖市场正在筹备建设,以辰清镇和沿江乡为辐射中心的农村集贸市场和县城商业一条街不断扩大,商品上市量和市场成交额增长20%。邮电通讯方面,直拨电话10月10日开通,无线寻呼、4000门程控电话在县政府赋予的优惠政策支持下,已投入紧张施工。金融保险事业成效明显。全县信贷实际执行19071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各项存款达13231万元,增长16%;保险收入完成155万元,增长49.5%。保险工作进入省级先进县行列。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县实施了“科教兴县”发展战略。在农业上,坚持以技术集团承包为主的高产攻关,带动了适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出现了大面积高产典型,保证了大灾之年获得大丰收。在工业上,支持和帮助企业引进科技成果,选择科技项目,加速科技改造攻关和新产品研制开发。教育工作得到加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生及格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均达或超过上级规定指标。县第一小学少先大队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红旗大队”称号。文化工作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并创办了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