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推进我省边地经贸向纵深发展
坚定不移地推进我省边地经贸向纵深发展
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
省边境经济贸易管理局局长 蔡凯夫
自1988年以来,由于国家的支持和我省的努力,我省边地经贸持续发展。至1993年底,累计易货进出口商品总额已达50亿美元,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300项,合同金额30亿美元,派出劳务人员8万余人次。贸易商品已发展到4000余种,独联体客户已发展到11000余家,有对外经营权的企业发展到262家,边地经贸额已占我省对外经贸总额的80%。
边地经贸的发展,对我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加强了我省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目前我省边地经贸额约占东北四省区边地经贸总额的50%,约占全国易货贸易总额的30%,使我省在东北亚经贸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得以树立,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得以提高,国内外纷纷在我省设办事处和办公司,通过各种方式与我省合作,利用我省的地缘优势,去开拓独联体市场;二是造福于边境地区,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开展边地经贸,我省3045公里边境线上的19个市县,无论是社会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都有较大的提高,人民生活也有较大的改善,我省16个农民人均收入超千元市县中,沿边市县就占9个;三是支持了工农业生产,牵动了经济的发展,以贸易为龙头,实行工贸、农贸、内外贸结合的外向型格局已具雏型,工业企业纷纷以独联体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参与经贸。另外,进出口的大量商品,也有力地支持了工农业生产,活跃了市场,调剂了人民生活;四是提高了人们的开放意识,增强了人们的市场经济观念。通过边地经贸的开展,人们开阔了了视野,积累了经验,为扩大开放和走向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
但是,自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边地经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经贸额度萎缩。困难既来自独联体方面,也有国内市场的影响,还有来自边地经贸本身的变化以及尚未完全适应这些变化等。尽管困难很大,并且目前尚未完全摆脱,但我们还是对边地经贸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因为我们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第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时曾提出两国互为友好国家,希望进一步加强在经贸、科技、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并邀请中国参加西伯利亚及俄远东地区的资源开发。俄罗斯的这种政治倾向,为我们进一步发展同其经贸合作创造了契机。
第二,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势的走势看,虽未彻底摆脱政局波动、经济滑坡、通货膨胀和市场混乱局面,但政局趋向稳定,经济复苏有望。特别是我省经贸合作的重点地区俄远东地区,受政局波及较小,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目前世界各国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竞争激烈,纷纷投资开发远东地区的资源,作为近邻的我国,特别是我省,更应该尽其所能,不失时机地积极参与。
第三,俄罗斯远东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然而居民的生活用品和农产品的自给率却较低,很大一部分需靠内地调拔。自从与我开展边地经贸以来,通过易货进口的中国商品,已部分地取代了从遥远内地调运的商品,中国的商品物美价廉,适合远东地区目前的消费水平,受到该地区人民的欢迎。
第四,中俄双方的商品结构互换性和经济互补性结构依然存在,俄远东地区日用品和农产品匮乏,而我省的日用品和农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对俄出口的需要;俄远东盛产木材、钢材、水泥、化肥等商品,这些商品也正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需;俄远东地区重工业发达,很多方面的技术水平高于我国,特别是我省当初接受原苏联援助工业项目较多,现在又面临老企业改造问题,俄罗斯远东的工业技术也可以在我省的工业发展方面发挥作用;俄远东地区劳动力紧缺,而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双方也可以在诸多方面开展劳务合作。总之,这种明显的互换性和互补性决定了双方经贸合作的潜力还是相当大的。
我认为: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工作力度,我省边地经贸一定会再度辉煌。
中国哈尔滨第四届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综述
中国哈尔滨第四届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于1993年6月15至21日在哈尔滨举办,仍由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主办。在开幕式上,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谷永江宣读了李鹏总理为哈洽会的题词:“继续办好哈洽会,积极发展边境贸易”。俄罗斯联邦驻中国大使罗高寿宣读了俄罗斯副总理绍欣的贺信。绍欣在贺信中说:俄罗斯对哈洽会十分重视,把它看作是俄中两国毗邻地区发展经济协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锡铭、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和谷永江、邵奇惠、索长有为开幕式剪彩。
参加本届哈洽会的客商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摩尔瓦多、格鲁吉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朝鲜、尼泊尔、越南、蒙古、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士、比利时、澳大利亚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43个国家和地区,计3000多人。6个国家派出了15个官方代表团参会,其中有俄外经部及工商会代表团、俄实业协会代表团、俄阿穆尔州代表团、俄新西伯利亚州代表团、俄哈巴罗夫斯克边区代表团、俄驻华使馆团、俄商务咨询代表团、俄鄂木斯克州代表团、白俄罗斯外经部代表团、匈牙利驻华使馆代表团、尼泊尔驻华使馆代表团、朝鲜政府代表团、波兰切哈努夫省代表团。国内有20个中直单位,及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49个交易团参加了本届哈洽会的经贸洽谈。
在为期7天的哈洽会中,有26个交易团同20个国家的客商签订了贸易和经济技术合同,成交额略高于上届哈洽会水平,现汇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由双边贸易经贸合作向多边经贸合作发展的重大突破。
本届哈洽会呈现了新的特点:
——现汇贸易增长较快,经济技术合作势头强劲。成交总额分别超过上届的5倍和60%。更为注重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相结合、内外贸易并举,内贸合同超过千项。
——东北亚国际贸易盛会格局正在形成,客户素质明显提高。到会的43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既有多年老客户,也有独联体国家的新合作伙伴,还有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及欧美发达国家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商界代表。这些客户多数对中国有经营权,有货源、许可证,经济实力强,使多边合作在本届哈洽会上成为现实。
——更为注重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相结合。同独联体国家签订的经济合作项目增多,在过去劳务输出、工程承包、补偿贸易的基础上正向合资合作企业、境外投资等领域拓展。日本、韩国、东南亚、港、台等周边的客商会上也十分活跃,积极与国内客户洽谈项目,寻求合作。省国际经济贸易公司、香港珠江钢铁实业有限公司、俄罗斯乌拉尔地区国际合作贸易总公司共同投资1.2亿元在广东合建“利米杰特”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制油厂与英国鹏利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总投资460.7万美元,合资兴建佳木斯华利油脂有限公司;牡丹江化工集团与日本ART物产株式会社签订万吨醋酸乙烯的合资项目。与周边国家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合同达114份,投资总额4.0387亿美元,其中外方投资1.5735亿美元,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为14个。
——参会企业实力雄厚。除中介性贸易公司外,各省市自治区有70余家大中型企业首次赴会,成为本届对外经贸活动的生力军。黑龙江涤纶厂、牡丹江毛毯厂等大中型企业初露锋芒,光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受到外商的青睐,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两个市的客商还邀请他们去俄罗斯办厂。来自全国8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45家高科技企业与会,为扩大技术合作创造了条件。高科技交易团在中心展厅设立了47个摊位,共有200余种高新技术产品参展,囊括机电一体化、新能源、航空、航天、精细化工等11大类高新技术产业。
18个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的53个经济技术合作展位,展示了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经济合作实力。本省许多中小城市也第一次在经济技术合作团中有了自己的展位,牡丹江、佳木斯等市并带来有意合作的项目库,向中外客商展示。 (本刊记者 丛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