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关于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93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28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8%、4.4%和6.1%,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9%、58.3%和21.8%。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瓶颈制约严重,工业生产仍未摆脱低速运行的局面,整体经济效益不够理想,物价涨幅偏高。
    一、农 业
    农业生产持续发展。199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实现农业增加值204.2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63.1亿元,增长6.2%。
    农作物结构有较大调整,扩大了适销、高效(值)作物的种植面积,压缩了低效(值)作物的种植面积,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55.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0.9万公顷,其中大豆种植面积297.9万公顷,增加81.9万公顷;杂豆种植面积9.3万公顷,增加4.1万公顷;水稻、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分别减少4.3、27.8、38.9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2390.8万吨,比大丰收的1992年增加24.5万吨,增长1.04%,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9.1万公顷,比上年减少9.3万公顷。油料、亚麻、甜菜、烤烟的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林业生产建设和绿化工作取得新进展。1993年,全省实现林业增加值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造林面积达24.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8%。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加强。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牧业增加值29.98亿元,比上年略降0.9%。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头数如下: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渔业增加值4.76亿元,比上年增长5.8%。水产品产量18.9万吨,比上年增长6.2%,其中养殖产量14.16万吨,增长9.2%。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1993年全省化肥施用量(折纯)100.2万吨,比上年增长13.3%。农村用电量22.O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8%。全省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85.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大中型拖拉机8.5万台,比上年下降3.4%;小型拖拉机38.7万台,增长2.4%;农用载重汽车1.0万辆,与上年持平;排灌动力机械136.9万千瓦,增长4.6%;机动脱粒机7.7万台,增长1.3%;农用水泵14.2万台,增长6.0%。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6.6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3年全省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饮食业等非农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52.1%,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1.1%上升到50.3%。乡镇企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360.6亿元,比上年增长53.1%;实现利润22.4亿元,增长52%;上缴税金10.3亿元,增长40.3%。
    二、工业和建筑业
    1993年,以贯彻《条例》和《细则》,转换企业机制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企业自主权基本落实到位,产权制度改革开始迈出新步伐,工业生产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16.1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国有工业产值1009.9亿元,下降1.1%;集体工业产值233.4亿元,增长23.5%,在集体工业中,乡办工业产值52.8亿元,增长51.1%,村办工业产值48.7亿元,增长43.8%,城乡合作经营工业产值2.4亿元,增长38.6%;城乡个体工业产值57.2亿元,增长56.8%;“三资”等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产值15.6亿元,增长1.08倍。大中型企业活力有所增强,完成工业总产值857.9亿元,增长3.2%,在乡及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产值859.8亿元,增长4.4%,轻工业产值312亿元,与上年持平。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29.8亿元,比上年增长3.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93年工业产品销售形势略有好转,工业经济效益下滑的现象有所遏制。1993年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149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利税总额在扣除大庆石油管理局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统一核算造成的巨额亏损后仍比上年有所增长。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322.8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利税总额18.8亿元,增长19.3%,上缴利税24.8亿元,增长36%。但产成品资金占用较多,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较为严重,整体经济效益水平仍然较低。
    建筑业持续发展。1993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及建筑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9.8亿元,比上年增长9.6%。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全员劳动生产率25055元,比上年增长31.2%;实现利润3.95亿元,增长54.4%;上缴利税4.9亿元,增长8.4%;人均创利税1206元,增长10.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45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1993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1.5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其中地方项目投资177.64亿元,增长46.8%。在全部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290.96亿元,增长39.7%;集体单位投资7.54亿元,增长15.6%;居民个人投资23亿元,增长9.9%。在中央加强宏观调控、清理不规范在建项目等一系列措施作用下,停建、缓建了一批不合理项目,全年国有单位5万元以上基建和更改项目3719个,比上年减少715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569个,比上年减少719个,在建项目总规模8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45.25亿元,比上年增长44.4%;更新改造投资51.31亿元,增长20.0%;全民其他投资56.36亿元,增长25.2%;商品房投资38.04亿元,增长90.7%。
    投资结构有所改变。在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67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7%降为1.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1.85亿元,所占比重由63.2%降为59.1%,其中能源工业投资117亿元,所占比重由43.5%降为40.2%;第三产业投资115.4亿元,所占比重由34.1%上升到39.7%,其中运输邮电业完成投资24.45亿元,所占比重由8.9%降为8.4%。
    重点建设取得新进展。1993年全省施工的基建大中型及重点建设项目52个,限额以上更改项目48个,分别完成投资6.14亿元、8.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2%和49.4%。建成投产的大中型单项工程5个、限额以上更改项目4个。国有单位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天然原油开采377万吨,原煤开采60万吨,木材采运7万立方米,发电机装机容量20万千瓦,炼钢13.1万吨,啤酒2.5万吨,自来水日供水能力10万吨,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43.5万门。
    四、运输和邮电
    运输邮电业稳步发展。1993年全省运输邮电增加值53.6亿元,比上年增长5.7%。但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没有扭转,铁路运输紧张的局面仍比较严重。各种运输工具运输量完成情况如下:
     邮电业持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4亿元,比上年增长58.2%,其中信函件16640万件,增长7.9%;特快专递64.0万件,增长1.2倍;长途电话14528万张,增长1.2倍;无线电寻呼17.1万户,增长1.1倍;电报978.5万份,下降19.9%;报刊发行67209万份,下降1.4%;市内程控电话交换机总量71.58万门,增长1.3倍。市内电话装机20.6万户,增长1倍,市内电话保有量61.36万户,增长50.3%。
    五、商业和物价
    市场销售平稳增长。1993年,流通领域的改革步伐加快,推进了市场体系的培育,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裕,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消费品零售额446.47亿元,增长13.2%.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38.29亿元,增长3.3%。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增长情况是:国有经济增长4.8%,集体经济下降2.5%,个体和私营经济增长39.8%;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增长28.6%。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发展到1873个,成交额达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42.7%。从各类消费品的销售量看,吃的商品中鲜蛋增长30.9%,酒增长23.1%,食糖增长3.3%,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穿的商品中绸缎增长4.2%,耐用消费品中录音机增长18.6%,照相机增长1.9%,其余品种有所下降。
    价格改革步伐加快,物价涨幅偏高。在前几年价格改革的基础上,1993年国家又相继放开了粮食、钢铁产品及部分统配煤炭的价格,调整和提高了原木、统配水泥的出厂价格,并对部分原油价格实行“平转议”等,这对理顺价格关系,改变基础产品价值长期偏低的状况,逐步建立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价格总水平的较大幅度上扬。全年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上涨14.6%,涨幅高于上年6.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4.2%,农村上涨17%,涨幅分别高于上年5.7和10.1个百分点。大中城市受粮食、水电、煤气、学杂费、服务行业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影响,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涨幅偏高。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1993年,进一步发挥沿边开放优势,积极推进对外开放的战略升级,对外经济空前活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18.8亿美元,增长2.9%;进口11.7亿美元,增长11.4%。边境易货贸易进出口总额2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出口11.4亿美元,增长34.7%;进口9.3亿美元,增长22.6%。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的突破。成功地在韩国进行了招商引资活动,圆满地举办了第四届“哈洽会”。1993年全省先后同35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利用外资项目1717个,比上年增长86%,利用外资协议金额1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近1倍;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增长1.7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3亿美元,增长1.3倍,是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最多的一年。随着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三资”企业大量增加,截至1993年末,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三资”企业已达2900户,比上年增长1.2倍。
    国际旅游业繁荣兴旺。1993年共接待来我省旅游、参观、访问、探亲以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共11.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542万元外汇券,比上年增长2.3%。
    七、财政和金融
    1993年,全省财政部门积极扩大财源,堵塞漏洞,努力实现“保盘子工程”;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据快报统计,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07.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1.8%,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7%;财政支出125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4%,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7%。
    金融秩序明显好转。年末全省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97.9亿元,比年初增加133.2亿元,新增存款比上年增长17.4%;各项贷款余额1267.3亿元,比年初增加228.4亿元,新增贷款比上年增长22.0%。累计信贷借差369.4亿元,比上年的274.3亿元扩大34.7%。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908.9亿元,比上年增加621.7亿元,增长48.3%;现金支出2044.7亿元,比上年增加637.5亿元,增长45.3%。收支相抵净投资货币135.8亿元,比上年增加15.8亿元,少增加28.8亿元,增长13.2%,增幅降低46.2个百分点。
    八、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日益密切结合,科技事业蓬勃发展。1993年全省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42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3项,属于国内首创或领先的92项,省内攻关项目194项。在完成的各类科技成果中,2项获国家发明奖,3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获国家星火科技奖。获奖的重大科技成果有:番茄早熟、优质、抗病、丰产新品种东农704#;3006型中规格万能齿轮测量机;φ12.5×7(M)特大型钟罩式退火炉;大豆新品种绥农8号和油田渗水高频防垢应用技术研究等。全年共向国家申报专利2733项,比上年增长17.4%,获准专利1917项,增长1.1倍。
    科技经费投入增多,1993年,全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总额为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达1.8亿元,增长5.9%。专业技术队伍继续扩大。1993年全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30.9万人,比上年增长1%。
    技术市场进一步发展。1993年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6633份,合同金额7.9亿元,比上年增长46.3%。其中科研单位向工业企业转让科技成果823项,转让金额达1.1亿元。
    1993年全省共有产品质量监测机构191个,全省共建立了超短波天气警报系统发射台69个。
    各类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加快。1993年全省招收研究生1723个,比上年增长27.5%;在学研究生4389人,增长12%。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3.3万人,比上年增长14.6%;在校学生9.6万人,增长12.8%;毕业生2.1万人,下降7.0%。中等专业教育稳步发展。中等专业学校招生3.4万人,比上年增长42.9%;在校学生8.2万人,增长17.5%。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2.3万人,下降13.8%;技工学校在校学生10.98万人,增长3.8%。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6.4万人,下降5.6%。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82.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45.3%。中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幼儿园达到1660所,在园儿童60.5万人,比上年增长1.5%。
    成人学历教育取得新成就,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蓬勃发展。1993年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3.3万人,比上年增长18.7%;在校学生8.4万人,增长6.3%。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3.4万人,比上年增长42.9%。全年共扫除文盲8.3万人。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1993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430个,公共图书馆96个,博物馆23个,档案馆125个,广播电台70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5座,电视台30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918座,电视节目制作7012小时。全年摄制电视剧31部,其中获奖作品6部。制作广播剧12部,其中获奖作品6部。年末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4432个,放映30.4万场次。全年共出版报纸7.15亿份,杂志6627万册,出版图书1.24亿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93年末全省医院、疗养院、门诊所等各种卫生机构发展到7702个,拥有病床12.79万张,比上年增长0.6%。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7.96万人,其中医生7.35万人(其中:中西医师5.44万人),护师、护士5.09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全年在国内、国际大型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牌84枚,银牌90.5枚,铜牌94. 75枚。我省运动员共打破4项世界纪录,超8项亚洲纪录,破12项全国纪录。全年共举办县以上运动会3600次,参加人数200万人。有330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控制。据1993年全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为15.9‰,比上年下降0.35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52‰,比上年下降0.6个千分点。由于死亡率下降幅度超过出生率的下降幅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38‰,比上年上升0.45个千分点。据此推算,1993年全省总人口为3640万人,比1992年末增加32万人,增长0.89%。
    1993年全省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21.4万人,年末全省职工人数880.3方人,与上年持平。其中国有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职工114万人,比上年增加4.2万人,占职工总数的比重由上年的17.1%上升到17.8%。全年职工工资总额2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职工平均货币工资2560元,增长11.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下降4%。但工资外收入有较多的增加。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1993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745.5元,比上年增长22.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5.2%。
    农民人均纯收入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1993年突破千元。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28.4元,比上年增加79.2元,增长8.3%,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增长2.1%。
    城乡居民储蓄有了较大幅度增加。199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82.7亿元,比年初增加106.8亿元,新增储蓄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增加9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农户储蓄存款增加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居民的金融投资意识增强,购买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的数额明显增加。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1993年国家用于职工住宅建设的投资57.6亿元,比上年增长71.4%,建成住宅776.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3%。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6.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4.5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1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1993年全省由社会集体供养的孤、老、残、幼人员4.2万人,其中乡镇供养的4.16万人。社会集体办敬老院1130个,收养2.35万人。其中乡镇办敬老院1112个,收养2.34万人。民政部门办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27个,收养6417人。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1993年全省承担各类保险金额达2151亿元,保险业务总收入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保险业务总支出8.35亿元,增长57.7%。全省保险业务共处理赔案183.5万件,支付赔款5.59亿元。
    环境保护事业有较大发展。1993年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监测站11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74个,总投资4100万元。在10个城市建成了334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572平方公里,在10个城市建成了334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572平方公里,在10个城市建成了195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287平方公里。
    注:①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 ②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③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利税和折旧等,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