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全省妇女工作

  全省妇女工作
    省妇联主席 王桂香
    1993年,全省各级妇联组织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六届十次全会和全国妇联六届五次执委会及中国妇女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
    (一)在城乡广大妇女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活动。1993年是各级妇联发动妇女参加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的第四年。各级妇联围绕我省发展大农业、促进大流通、形成大市场的农村经济新格局,突出地抓了三个环节:一是不断扩大竞赛规模和领域。积极引导广大妇女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按市场需要选择参赛项目,从规模看,全省参赛妇女(农村妇女)人数达328万,占有劳动能力妇女的90.2%;促进了以妇女为主的专业村、专业户的发展;并推动了大批妇女创办股份制联合体,进入乡镇企业和流通领域,全省农村妇女创造的经济效益占农业总收入的42%。二是加强了对妇女骨干的培训。各地妇联在抓普及性文化学习和生产技术培训的基础上,普遍加强了对生产骨干的高层次专业化科技培训,促进了妇女科技素质的提高,农民女技术员队伍发展到1.5万人,涌现出各业生产女能手6万多名,成为我省发展效益型农业的重要力量。三是加强了活动基地建设,各地为适应竞赛活动深入发展的需要,普遍创办了一批集生产、示范、培训、服务、创收为一体的双效益基地,为参赛妇女提供了系列化服务,促进了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围绕服务创办基地促生产、发展生产增强实力促服务的新路子。
    城镇妇女的“巾帼建功”活动,为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年来,各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以提高女职工竞争力为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多角度的岗位培训。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建功活动。各地结合行业特点,通过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献计献策、促销清欠、科技展览等活动,吸引了200多万女职工参赛,涌现出1400多名行业岗位练工标兵,提合理化建议4万多条,促销清欠效益近2亿元。三是开展多层次的表彰奖励。一些市(地)、县妇联积极工作使政府有关部门为竞赛出台了物质奖励政策,使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有机结合,层层表彰,树立了一批有作为、有成就的“巾帼建功”能手,扩大了“巾帼建功”活动的影响力。
    (二)积极开展妇女政治思想工作。1993年各级妇联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切实加强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我省妇女思想状况的调查,针对不同层次妇女思想实际,突出地开展了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引导广大妇女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增强迎接挑战的能力和自信心;二是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教育广大妇女自觉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抵制拜金主义、极端利已主义等错误思想,努力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做出自己的贡献;三是开展“四自”教育,通过表彰树立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妇女先进人物,鼓励广大妇女自强自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与此同时,各地妇联还继续深入开展了家庭文化建设活动。
    (三)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加强了对妇女权益的维护。一是优化《妇女权益保障法》贯彻实施的舆论环境。许多市(地)、县妇联结合“二五”普法和打击刑事犯罪等专项斗争,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扩大了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使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更加广泛、更加深入。二是配合省人大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贯彻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监督妇女法的实施。为了促进妇女法的实施,从1992年11月起,省人大部分常委在省妇联的全力配合下,对我省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一次执法大检查。全省不少市(地)人大和妇联也都相继开展了普法工作大检查。三是1993年9月17日制定通过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细则》。从而使妇女法的内容更具体化,更便于操作了。四是积极筹建维权执法机构,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五是加大了依法维权力度,各地普遍推广了牡丹江市的经验,密切了与法院的联系,建立了一系列联合办案的制度,加强了对拐卖妇女儿童、嫖娼卖淫等犯罪活动的打击,解救了一批被拐卖的妇女儿童。
    (四)儿童工作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1993年,各级妇联从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大目标出发,突出地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了对我省《九十年代儿童发展规划》的落实。14个市地先后完成了本地《九十年代儿童规划》的制定。省成立了《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领导小组,完善了监测评估体系,并培训了监测评估骨干,使《规划》监测评估工作全面展开。二是加快了家庭教育工作的社会化进程。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向社会宣传普及“三优”知识,使“为国教子,科学育儿”成为越来越多群众自觉遵守的社会公德。
    (五)加强了妇联组织的自身建设。1993年,全省各级妇联为适应改革的需要,加强了自身建设,强化了职能。各地妇联不断调整和充实了基层妇代会组织,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女能人担任了妇代会主任,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各级妇联从强化职能的需要出发,大力兴办了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省各级妇联自办或联办的为妇女儿童服务的企事业、便民服务网点和各类生产基地增加到3500多个。《妇女之友》杂志不断提高办刊质量,成为受省内外读者欢迎的妇女刊物,年发行量保持在25万份。省妇干校完成了对全省60%乡以上妇联干部的岗位培训,同时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开展了对女职工和待业女青年的专业培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女性人才。省家庭婚姻研究所先后完成了《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等三项社会调查,并出版了专著《黑龙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开展了20多个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受训的学员累计近万名。 (姜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