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 述

1993年,全省技术监督工作紧紧围绕我省的经济建设,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方针,认真贯彻实施《计量法》、《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监督力度,积极开展了各项业务工作和监督执法活动,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任务指标。
    1.强化市场技术监督,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全年完成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31420批次,超计划1420批次,针对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突出的问题,全省各级技术监督部门从维护市场经济、保护用户和消费者利益出发,加大监督力度,深入开展了“打假”工作。根据社会反映突出的商品质量问题,组织对全省煤炭市场商品煤、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及配件等农用生产资料、名酒等节日商品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对白酒、肉灌制品、螺纹钢筋等10种地方产品进行了统一监督检查。同时组织对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等无证产品进行了查处。端掉了酱油、醋等一些黑加工点。对有问题的经销单位和商品依法进行了严肃处理,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5360批次23类1875种452万件,货值4130万元。销毁假冒伪劣商品价值1987万元,立案查处4256起,罚没款达1340多万元,查处万元以上大案要案145起。针对计量缺斤少两的问题,加强了市场计量监督,重点抓了粮食,农用物资、燃料油等商品购销环节的计量监督检查。共进行计量执法检查3250多次,查处违法案件2890起,罚没款45万多元,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全年强检率达89%,比计划提高2个百分点。
    2.实行监督与服务相结合,促进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一年来,重点对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企业进行整改,对质量长期稳定的新三星牌(10°)啤酒,笑笑牌三棵针牙膏等20种产品给予免检,并与广播电台联合对其进行系列报道。
    3.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做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作。一是积极开展采用国际标准工作,全年完成指标105项,超过计划55项。二是积极开展了认证工作,为企业走向市场创造条件。1993年向国家局推荐了哈尔滨龙滨酒厂、阿城玉泉酒厂、双城雀巢公司为首批认证企业。三是产品质量仲裁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发布了《黑龙江省产品质量纠纷仲裁条例》在全国尚属首例,得到国家局的好评。全年受理案件75件,标值达690万元,为用户、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达千万元。四是建立统一代码制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有68%的地市县基本完成了任务。
    3.建设“两高一优”农业,使农业标准化工作稳步向前推进。一年来完成四大作物标准化种田322.6万公顷.超计划112.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2.6万公顷,占四大作物种植面积的48%,为我省粮食总产稳定在200亿公斤以上起到了保证作用。
    4.加强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提高了技术监督执法水平。认真抓了技术监督行政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地方法规体系,起草并上报了《黑龙江省工业产品准产证管理办法》等5个法规规章。
    5.配合各项业务和执法活动,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认真抓了《产品质量法》的宣传贯彻。配合’93中国质量万里行采访小分队在我省哈、齐等四城市进行一系列采访报道,宣传了我省一些产品质量好的企业,曝光批评了一些质量工作差的企业,有力推动了《产品质量法》的贯彻实施。
    6.加强了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保证了技术监督各项任务的完成。1993年在全系统认真开展了反腐败斗争,对机关经商办企业、出国出境旅游问题进行了清理,继续深入对质检机构进行了专项清理整顿,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制度,有力地加强了行风建设。 (刘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