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93年全省畜牧工作

  1993年全省畜牧工作
    省畜牧局局长 赵云成
    1993年是全省畜牧业调整、发展、巩固的一年,在质量和效益两个方面都创历史最好水平。到年末,黄牛存栏259.5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6.3%;生猪存栏793.1万头,增长3.9%;羊存栏327.5万只,增长6.1%;家禽存栏11284.4万只,增长9.8%;奶牛存栏67万头,减少3.7%。出栏猪646.6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5.2%,出栏牛72.3万头,增长25.3%,出栏羊116万只,增长2.0%,出栏禽9790.2万只,增长5.9%。肉类总产量8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3%,蛋类总产量49.3万吨,增长7.4%,羊毛总产量11146吨,减少14.2%,奶类总产量135.5万吨,减少1.8%。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74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3.7%。
    1993年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第一,规模经营、区域推进取得了重大突破,已步入由点到面的发展阶段。全省已建成养殖业一条街或生产小区2354条(个),乡村办牧场3059个,企事业单位办牧场1322个,家庭牧场32775个。养畜专业户达到24.7万户,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养猪专业户75182户,增长34.8%,饲养量达到221.2万头,增长48.5%,户均饲养29.4头。出栏猪129.5万头,增长60.9%,户均出栏17.2头。肉牛专业户46799户,增长39%,饲养量为599589头,增长61.9%,出栏牛22.7万头,增长84.5%。第二,市场机制得到强化,流通网络建设进一步得到完善。各地普遍强化了城乡集贸市场的开发引导,扩大了畜产品在市场中的交易额。据工商局调查,全省集贸市场中畜产品的交易额已占22%左右,各地还兴建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交易市场、批发市场,组织有能力的单位、个人参与畜产品流通。全省有各类畜禽交易市场744处,批发市场78处,还有一些奶牛、肉牛、犬、羽绒等专业大集。全省有13.06万人参与畜产品流通,形成了大杀、大卖促进大发展的良好局面。第三,综合服务与规模经营相结合,相互促进,获得了良性发展。一是通过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国家六部委文件精神,对乡镇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各负其责,开展定编定性定员工作,稳定了机构,理顺了关系,强化了队伍。二是扶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兴办实体,正在形成产加销紧密衔接、管理经营服务融为一体的经营机制,增加了收入,壮大了自己。1993年全省共投入1225万元,扶持服务体系建设,全省1043个乡镇综合站,有783个站盈利,占75%,共盈利959万元。综合站的服务功能已逐步由单纯的防检治向全方位、系列化方向转变。第四,贸工牧一体化得到发展,利益分配问题有所改善。在发展畜牧业市场经济过程中,各地先后发展了一批贸工牧一体化生产线,全省有298条生产线开始运行,其中生猪96条、肉牛34条、肉鸡47条、蛋鸡23条、奶牛54条、大鹅44条。组织形式大体有服务组织加农户、协会加农户、公司或加工企业加农户、政府和服务组织加农户等,利益关系连接紧密的约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