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改革,创建一流电力企业
加快改革,创建一流电力企业
省电力工业局局长 赵蜀亨
1993年全省电力战线在困难中稳步前进。
一、各项经济指标都有新突破。1.全省发电量完成371.5亿千瓦时,比计划超额2.1%,比上年增长7.4%,其中部属企业(含退役机组发电量)完成274.1亿千瓦时,比计划超额5.8%,比上年增长5.8%,多供电14.8亿千瓦时。2.供电标准煤耗完成393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6克/(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3.78万吨;线损率完成4.23%,比计划降低了0.07个百分点,比上年降低了0.09个百分点,节电2408万千瓦时。3.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9.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1.6%;投产220千伏输电线路22公里;投产变电容量9万千伏安。4.全年杜绝了特、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和人身死亡事故均与上年持平,基建实现全年无死亡事故。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75880元/人·年,比上年提高15%,创历史最好水平。6.全年多种经营总收入达12.7亿元;全系统在多经企业工作的全民职工达到19800人,超额完成了剥离主业人员30%的计划。7.又有4个单位达到“双达标”申报条件,全省共有16个发供电企业实现了“双达标”。8.全年正常电费和热费收缴实现年末结零。9.实现职工年平均收入高于5%的增长目标。10.职工住宅竣工面积12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增加0.25平方米,超过人均增加0.2平方米的目标;全年安置待业青年550人,比计划超额10%。
二、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效果。全省电力系统积极推行劳动、工资、人事三项制度改革,并全部通过考评验收。全省电力系统成立了2家股份制企业,即黑龙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华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均被省和电力部批准为股份制试点企业,展示电力企业股份制的发展方向。
三、基本建设在困难中持续发展。全省电力基本建设面对资金短缺、工程款不到位、设备交货拖期和大机组采用新技术后操作不熟练等一系列困难,全局上下坚持“一盘棋”思想,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催设备、保重点、压规模。各施工企业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实现了电力基本建设的稳步发展。基本建设前期工作完成了双鸭山电厂三期,七台河电厂、北安电厂及送出等工程的可研审查;实现了牡丹江第二发电厂7号机组续建工程的开工,七台河电厂、北安电厂列入国家预备项目。
四、“安全、文明生产创水平达标”工作成绩显著。全局先后有16个局(厂)通过了电力部和东北电管局验收。牡丹江第二发电厂、佳木斯第二发电厂(原亮子河发电厂)成为“无漏泄”电厂;齐齐哈尔电业局、鸡西发电厂连续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创全国同类型企业最高安全纪录,佳木斯发电厂列全国同类型企业第二位。
五、经营管理工作有新起色。面对省内实际经济环境和国家新出台的东北电价改革政策,全局在经营管理中狠抓了销售环节。一方面鼓励社会多用电,另一方面全方位进行电、热费收缴工作。省电力工业局和各电业局签订包保合同,把电费结零与企业达标、企业留利、干部政绩、小型基建拨款等挂钩,并组成催交工作组,由局领导带队,帮助基层解决难题,年终实现了电、热费上缴结零。在资金和资产管理方面,加强了宏观调控措施。省电力局建立了每周资金调度会制度,筹集、协调和调度各类资金,基本保证了重点建设资金需要。基层单位加强成本管理,控制成本支出。燃料管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加强煤质煤量监督,检斤率和检质率分别达到100%和95.6%。全局发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增加近40亿元,增长了59.1%,每年可计提折旧费2.6亿多元。
六、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省电力工业局连续3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全系统除新建和在建单位外,直属企业百分之百进入市级及以上文明单位行列。反腐败斗争初步取得成果。全年立案查处案件21起,结案19起,有41人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