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方煤炭工业开创新局面
省地方煤炭工业开创新局面
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 姜义发
1993年是我省地方煤矿遇到困难最大的一年,也是改革和工作力度最大、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的一年。
一、抓深化改革,转换机制。首先是巩固和发展企业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全方位承担压力。各市县煤炭局和省直各煤矿都从实际出发,加大承包经营力度,立新、碱场、四海煤矿层层承包到位,责任到人,不留死角,增强了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其次是简政放权,为企业注入活力。省煤管局一年来先后下放11项权力,效果很好。各煤矿对上的依赖思想开始淡化,对企业的困难开始了立足于自我消化。再次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增强了企业动力。一年来,省直煤矿减人增效成效明显,全年精简各类人员2300多人,节约工资支出470万元。
二、抓强化管理,挖潜增收。省煤炭局总结、树立了以立新煤矿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推动了全省地方煤矿企业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以标准化为重点的基础工作全面加强,形成了依章依法办企业的局面。强化了以降低单位成本为中心的目标管理工作。1993年,煤炭生产增支因素大幅度上升,省直煤矿除新会计制度影响外,原材料、电费和各项费用增支达3100万元,经过努力工作,全年消化增支因素1735万元。大力开展煤炭深加工。省直煤矿普遍推广手选、筛选和小洗煤工艺,1993年增收1364万元。全省地煤入筛入洗原煤总量占全省原煤总产量的15.6%,比上年有所发展。
三、抓煤炭销售工作。1993年,全省地方煤矿在领导分工、力量投入、工作摆布上都向强化销售工作倾斜,取得了一定成绩。抓大户、占市场。省直煤矿抓大户占市场有所突破,用户结构发生了变化,仅电煤用户就达11户,全年电煤销量达92万吨,占全年煤炭上调量的51%。碱场、光义、密山、三八矿、青山煤矿等都挤进了电煤行列,70%以上的销量进入电煤,做到了用户减少,批量增大,回款率高。抓协作,保外运。省直煤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自筹资金购买和租赁八挂大列,提高外运能力,提前24天完成1993年外运计划,外运煤量236万吨。抓政策,促经销。1993年省直煤矿销售煤炭264万吨,超过销售承包计划25万吨,销售收入增收2000万元,当年货款回收率达到90%。
四、抓第三产业和多种经营。按照煤炭部“以煤为本、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方针,对煤炭经济实行多元开发,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各市县煤矿充分发挥地域和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多种经营和外向型经济。如黑河市煤炭局所属企业积极发展种、养、加、服等多种项目,还积极开展对俄边贸和经济技术合作。
五、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地方煤矿处于严重困难的实际,突出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班子建设为重点,抓好党的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各单位都能紧密围绕煤矿企业挖潜增效,自我解困,研究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关心疾苦为主要内容,抓好稳定大局工作。